酸堿度(PH值) pH值是影響食用菌新陳代謝的重要因素。基質中酸堿度的適合與否,首先關系到酶的活性。酸堿度適宜,生理活動就正常,食用菌的生長發育就順利、旺盛;反之,生理活動就受到阻礙,甚至引起死亡。在栽培的過程中,由于菌絲的代謝產物有機酸(碳酸和草酸)積累在培養料中,會使料逐漸泛酸。菇床上的雜菌和危害食用菌的許多真菌性病害的病原菌,它們最適合在弱酸性的環境下生長。因此在整個栽培過程中,必須經常注意調節培養料的PH值,防止其下降得太厲害。常用來調節pH值的是用2%~3%的碳酸鈣乳濁液或1%~2%石膏粉,還可采用1%的石灰水清液進行噴射。此外,還可在配制培養基時添加 0.2%的磷酸二氫鉀等緩沖物質,使培養基不致因PH值下降過多而影響菌絲正常生長。
各種食用菌對酸堿度的要求 種 類 適合的PH范圍 最適PH值 雙孢蘑菇 6~8 6.8~7 香菇 2~6 3~4 4~7.5 4.5~6.5 草菇 6.8~7.8 6.8~7.2 樸菇 3~8.4 4~7 平菇 5~6.5 銀耳 5~6(羽毛狀菌絲2.4~8) 5.2~5.8 猴頭菌 2.4~7.5 4 黑木耳 4~7 5.5~6.5
滅菌后pH會下降,不同培養基滅菌后pH下降的幅度會有所不同,一般會下降1左右,棉籽殼滅菌后pH值下降0.7-1.2;玉米芯滅菌后pH值下降1.0-1.5;木屑滅菌后pH值會下降0.5-1.0,所以,不同的培養基在裝袋滅菌前,都應根據培養基的性質適當調高pH值。生產中可用白灰或過磷酸鈣調堿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