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了無數菇農,很多菇農對老菇房的使用很是忌憚,大都都很迷惑,在一個新的菇房里栽培食用菌時往往很順利,病蟲害污染極少,產量也相對較高,可使用幾年后,自認為栽培經驗豐富了,但往往會在某一茬菇的栽培過程中,突然遭受嚴重的甚至是毀滅性的雜菌污染。這時,他們會疑惑地問,為什么初試身手能一舉成功,種了多年菇,成了老把式之后,反而會遭受挫折呢?
老菇房類似于農作物的重茬,連續栽培同一種食用菌,導致栽培中的障礙。突出的表現就是病蟲害滋生猖獗、食用菌生長發育不良、產量下降、品質變差等現象,菇農俗稱“重茬病”。
筆者認為這個現象的發生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食用菌本身的原因,另一個就是環境的因素。食用菌本身的原因是指食用菌的化感作用,食用菌的化感作用應該是一種食用菌(供體)向環境釋放某些化學物質而影響其他有機體的生長和發育的化學生態學現象,包括促進和抑制兩個方面,當受體和供體同屬于一種食用菌時產生的抑制作用叫做食用菌的自毒作用。化感物質作用的機理是抑制細胞分裂、伸長、損壞細胞壁、改變細胞的結構和亞顯微結構,影響食用菌體內生長素的水平,破壞細胞結構,改變酶的功能和活性,抑制氨基酸的運輸和氨基酸向蛋白質的整合,阻礙氣孔的傳導。然而發生和加重老菇房栽培障礙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干擾因素。食用菌是高度集約化的產物,具有復種指數高的特點,一般的食用菌產區,長期連續栽培某一種食用菌加重了食用菌的自毒作用。在配方方面,長期的單一配方,營養的失衡導致食用菌生理病害的發生。在水分管理上,不科學的用水導致干濕交替不明顯,加重了菇房中的厭氣環境,使一些厭氣微生物的繁殖加快,好氣微生物的繁殖降低。由于復種指數的增加,菇房的休閑時間短,管理較差,有一些病株的殘體殘留在菇房中使得某些病菌繼續蔓延引發大面積的病害。導致在大多數情況下表現為食用菌病蟲害蔓延和生理生長障礙。
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菇農經過幾次栽培成功之后,認為食用菌栽培再簡單不過,思想上放松了對食用菌栽培的大敵——雜菌的警惕,對滅菌、接種等關鍵環節都變得馬虎起來。菇房由新變老后,環境的有害微生物群體數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一間新菇房里,周圍環境中雜菌孢子基數很低。隨著年復一年的栽培,適宜于在食用菌栽培料上生長繁殖的各種雜菌的數量有了成千上萬倍的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從種到收的許多防止雜菌污染的環節一松懈,就很容易出現雜菌趁虛而入,生產嚴重受損的局面。
為了防止在老菇房里多年栽培后,可能出現的雜菌爆發性污染。一是在一個生產周期完成后的間隙時期里,對老菇房進行徹底的全方位的、多種形式的消毒處理;建議用氫氧化鈉噴灑消毒處理。必要時用甲醛熏蒸.二是在老菇房進行栽培時,思想上必須把無菌培養這根弦繃緊,扎扎實實地做好日常的每一樣防雜工作。
當然要想解決消除老菇房栽培障礙單靠消毒也不行,還必須采取綜合措施,從優選菌種開始,從合理配方入手,從各方面管理下狠功夫,每一項措施都要到位,畢竟人為的原因占主要地位,只要菇農對老菇房栽培的障礙的原因得到認識,并且重視起來,采用各種辦法進行綜合控制,就能夠減少老菇房栽培各種障礙現象的發生,就能夠保持食用菌生產的連續性,提高食用菌產量和改善食用菌品質。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