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春季栽培,我國北方室外較冷時,要采用室內養菌,要充分利用室外春季自然溫度出耳。便采用室內集中養菌,室外出耳的方法。
培養室可利用房屋,房間內搭培養架,培養架寬80~100㎝,長度不限,層間距離35㎝,6~8層床架,過高導致上下層溫差過大,管理不方便。床架用角鐵或原木搭建,并在窗上安裝排風扇。
培養室內的各方面條件應滿足黑木耳菌絲生長的發菌要求,培養室具體要求如下:
1、有良好的控溫、調濕、通風設施。
2、要有閉光措施。
3、要經嚴格的消毒殺蟲處理。
4、環境衛生良好,遠離污染源。
5、根據生產實際情況進行搭架,充分利用空間。
培養室的消毒措施:培養室在袋放入前應進行嚴格消毒,墻壁刷生石灰,并用2%~3%的來蘇爾溶液噴霧消毒,然后用氣霧消毒盒熏蒸。地面撒一層白灰粉。為防止蟲害,在使用前培養室也應用0.1%敵敵畏噴霧一次。
菌袋接種后,應及時上架擺袋,袋要輕拿輕放,切忌用手直接拎袋口,這樣很容易造成污染。在架上擺放袋要間隔1㎝以上,便于通風降溫。千萬不要為了追求單位面積的數量而加大菌袋數量。這個時期的技術管理規程如下:
1、溫度控制:溫度對黑木耳的發育至關重要,它關系到菌絲生長的速度,菌絲對培養基分解能力的強弱,菌絲分泌酶的活性高低和菌絲生長的強壯程度。黑木耳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在22~26℃,以25℃生長最佳。但在溫度控制要注意:
(1)隨培養基內菌絲生長量的增加,菌絲發熱程度將逐步加強,通常以最適培養溫度為基準,每5天降1℃。
(2)菌袋內菌絲在袋內小氣候生長其溫度一般比外部空間高2~3℃,因此,室內控溫時應當掌握在最適溫度之下2~3℃為宜。
(3)菌袋培養應嚴格注意菌溫、氣溫、堆溫的關系,嚴防燒堆。
(4)菌袋培養要有冬季能低溫,夏季能降溫的措施。
(5)黑木耳菌袋培養溫度要求“前高后低,守低勿高”的原則。
培養初期:即接種后3天以內,培養室的溫度應適當高些,以26~28℃為宜。使剛接種的菌絲迅速恢復生長。菌絲萌發快,生長迅速,能減少雜菌污染。
培養前期:即接種后3天至5天內,培養室的溫度以24~26℃較為適宜。
培養中期:即接種后15天后~35天,以溫度22~24℃較為適宜,這個時期木耳菌絲已占優勢,雖然室溫較低,但菌體本身代謝也會增加溫度,菌絲也快速健壯生長。
培養后期:接種后35天以后,菌絲快發至袋低部,即培養將要結束的10天內,再將溫度降至18~22℃,菌絲在較低溫度下生長很健壯,營養分解吸收充分,這樣培養出的菌袋出耳早、分化快、抗病力強、產量高。
(6)當菌絲吃料1∕3時,絕不可使溫度超過30℃,以25℃以下為宜。 因為在超溫下培養的菌絲不死也傷,沒等劃口出耳,菌絲就會收縮發軟吐黃水,不僅劃口處易生長綠霉,而且子實體也很難長出,這就是所謂的“高溫后遺癥”。
2、濕度控制:由于黑木耳菌絲體是在袋內生長,只要培養基水份適宜,濕度控制比較容易,為有效地防止雜菌侵入,培養室濕度應以“宜干不宜濕”,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45~60%為宜。若濕度過大,可在培養室內多撒白灰粉吸潮,或加強通風排濕。若發菌期過于干燥,接入的菌種在袋內發干,不宜萌發,可在地面噴2%白灰水使其達到濕度要求。
3、空氣控制:應掌握“先小后大,先少后多”的原則,培養的前7~10天,如果不超溫可不用通風。菌絲萌發生長封面后應及時通風,每天中午通風1次,每次1h。菌絲長至袋面1∕3以后應加大通風換氣次數,每天早、中、晚各通風1次,每次1h,必要時打開門窗進行大通風一次。越到菌絲生長后期越要注意通風,加大通風量“通風治百病”??傊谀径呛脷庑哉婢?,在培養室內要注意通風換氣,要有適當的通風設施。另外要注意空氣的對流,最低限度使培養室內不氣悶,無異味。
4、光照控制:黑木耳菌絲生長階段不要光線,光照菌絲易老化,誘發耳基形成,形成半袋出耳,影響后期產量。因此,黑木耳發菌室應有遮光措施,即“暗光培養,寧黑勿亮”。
5、菌袋檢查與處理:菌袋培養頭3~5天,對菌絲進行第一次粗檢。主要檢查菌種是否萌發成活,7~10天再檢查1次,主要檢查菌絲長勢及污染情況;15天左右全面仔細檢查一次。詳細檢查菌袋污染情況,將污染菌袋按污染的種類及污染程度分別處理,污染較輕的可以用藥劑處理,用75%酒精加綠霉凈混合液注射到雜菌袋里,(也可用30mi甲醛加50mi75%酒精混合液處理)注射面應大于污染面。注射后貼上膠布,然后移到低溫15℃以下培養,溫度低霉菌很難生長,黑木耳菌絲反而長的更壯,這樣菌絲就會吃掉雜菌菌絲,照樣正常長耳。個別污染嚴重的菌袋,不能隨便扔棄,應集中在一起,將袋內料倒出,堆在一起蓋上塑料布發酵(將袋燒掉)后做新的培養基原料。如袋內培養料已發臭,或感染鏈孢霉的袋,應深埋處理,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黑木耳菌袋在適宜的條件下,一般40~50天菌絲可發滿全袋,再培養5~10天早熟品種可劃口出耳。但晚熟品種還需要再培養30~40天,主要原因是有效積溫達不到難以出耳。
優質菌袋質量標準為:(1)外觀檢查菌絲潔白,呈短絨毛狀,上下均勻有彈性,粗短、密齊,袋無米黃色積水,沒有干涸收縮現象,袋口往下至料面空袋處有許多亮晶晶的小水珠,無雜菌污染,生長后期袋面可見小部分米粒狀黑點原基。(2)鏡檢菌絲著色深,分枝多,分枝角度大,有鎖狀聯合,生長點明顯可見。
劣質菌袋質量標準:(1)袋內有活的雜菌。(2)菌絲出現自溶現象。(3)菌柱干涸,脫水現象嚴重,且料與袋脫壁。(4)袋底有黃色或褐色液體。(5)菌絲不呈絨毛狀,無彈力,手按發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