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界有學者積極倡導食用菌菌絲的后熟培養,筆者對此較為贊賞。何謂菌絲后熟培養?我的理解是某些食用菌菌絲長滿袋或瓶后,不創造生殖生長的條件,而是繼續維持其營養生長的條件,使菌絲能更充分的積累生物量,從而達到高產的目的。
食用菌菌絲經后熟培養,其主要目的就是讓菌絲數量增加,完成更多的營養積累,這肯定會增加后期的產量。很多栽培者發現,菌絲剛長滿,就采取各種刺激條件,促使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由于基料內菌絲生物量不夠,拔苗助長必然使食用菌的生物轉化率降低。其實質是指各種酶活性的增加,生長促進物質的形成、生長抑制物質的消失以及貯藏物質轉變成為子實體發育可利用狀態等過程。
在人工栽培的很多食用菌品種當中,有些品種必須經過菌絲的后熟培養,否則不出菇或出菇產量極低。 真姬菇完成發菌的菌袋,菌絲潔白,基料間隙完全被菌絲體充盈,手敲菌袋發出類似空心木的聲響,且富有彈性;打開袋口菌香味較濃。如果氣溫一般可在30℃左右,但由于長成的菌絲體具備較強的抗高溫能力,所以,高溫甚至是持續的高溫條件下的后熟培養(也稱二次培菌),非但不影響菌絲活力,而且只有經過該高溫階段才具備理想的結菇能力,所以,該階段的高溫條件及培養時間是真姬菇生產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白靈菇和真姬菇一樣,菌絲長滿菌袋后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后熟培養,才能達到生理成熟,否則即便創造出菇條件也不能正常出菇。白靈菇菌袋的生理成熟過程,其實質是一個菌絲代謝積累營養的過程,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代謝的速度,從而延長菌袋生理成熟的時間。生理成熟期的管理方法和發菌期的管理方法基本相同。袋溫在20—24℃,生理成熟期為30 天左右。如果溫度在20℃以下,溫度越低生理成熟的時間將會越長。生理成熟期菌袋溫度的上限為26℃,超過26℃雖然生理成熟期可以縮短,但白靈菇菌絲的生活力衰退,產量下降
杏鮑菇無須白靈菇的較長后熟期,但在完成發菌后調控溫度使之充分熟化、完全熟化、熟化一致,則是出菇整齊一致、大小均勻的重要保證。基本操作是:菌袋全部發滿菌后,設法調控溫度使之保持在20℃以下,有條件時可調控在12℃左右,經約10~20天以后,菌絲較原來明顯增粗、增壯,為提高其分解能力奠定基礎。然后,提高溫度至25℃以上,不超過33℃,使菌絲再度處于活躍時期,充分吸收和轉化基料營養,并隨之加大菌絲量,即積蓄生物能量,為下一步出菇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該階段大約需要10天左右。
不同種類的食用菌菌絲后熟培養時間的長短是不同的,金針菇、猴頭等速生型種類一般后熟時間較短,菌絲后熟培養5-7天就足矣了。同一種類的不同品種后熟培養時間也應該有所不同,以黑木耳為例,早熟品種抗逆性強,菌絲長滿袋后熟7d~10d;中晚熟品種抗逆性一般,菌絲長滿袋后熟30 d~60 d,達不到后熟不出耳。
食用菌菌絲的后熟培養掌控好時間很重要,如果后熟培養時間過長,導致菌絲老化就得不償失了。一般情況下經過后熟處理食用菌菌袋潔白、菌絲濃密,菌袋堅實,貯藏了足夠養分,達到生理完全成熟,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讓其進入生殖生長。
不同種類的食用菌后熟培養措施也有所不同,但一般采取的措施是菌絲長滿袋后,菌袋可在培養原地不動,條件可同前期發茵階段。期間如空氣過于干燥,菌袋失水嚴重,可適當提高濕度至80%,但不可再繼續升高;通風量稍較前加大;管理方便時,可適當增加光線及溫差刺激,以提高后熟效果,縮短培養期。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