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壇首發】食用菌生產的安全性問題越來越引起同仁的關注。安全性包括兩方面,一個是食用菌生產的安全,一個是食用菌品質的安全。防治食用菌蟲害的目的是維護食用菌正常健康生長,如果防治后蟲害被控制了,而食用菌也受到傷害,就不是安全防治。目前食用菌生產中最常見的就是大劑量連續用殺蟲藥而引起食用菌品質下降,一些害蟲對殺蟲劑產生了耐藥性。另外隨著化學殺蟲劑在食用菌上長期大量使用,農藥殘留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注意,當前人們對無公害食用菌的呼聲越來越高,從源頭上杜絕農藥殘留,發展綠色食用菌產業。從業者在關心殺蟲效果和生產環境安全的同時,研究開發更安全更健康的殺蟲產品。提高蟲害的防治效果已成為必然趨勢。
在易菇論壇,菇農施金池的第二代捕蟲燈一宣傳就得到黃老師的充分肯定,并得到了廣大網友的認同,我覺得這是一種好現象,說明我們很多從業者充分認識到了單靠以往的化學殺蟲有其局限性,也充分認識了食用菌安全的重要性。食用菌界也急需施金池這樣的能工巧匠進行實用物理捕蟲燈的研發。用以提高食用菌蟲害的防控能力
當然,食用菌蟲害防治有許多方法,用藥僅是其中之一。當可以用物理的方法防治時,應選擇物理的方法,或配合起來使用。因為物理的方法沒有污染的可能,一般投入不大。如電子捕蟲燈的使用。目前我國食用菌企業設置防蟲網、阻隔害蟲遷入,已經在許多地方得以采用。
筆者認為:食用菌不同種類的害蟲,同一害蟲的不同蟲態對捕蟲燈的敏感程度是否一樣?捕蟲燈對環境溫度、濕度、時間上是否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施金池先生能更深入的探討一下。
食用菌蟲害防控是食用菌每一個從業者很頭疼的問題,給我們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有些同仁以往強調的多是如何用藥和藥的殺滅效果;研究的是蟲害發生以后,如何控制的辦法。而筆者認為無論是化學防治還是物理防治、生態防治必須從源頭上防控。第一是調控食用菌生長環境,使菌絲健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第二是清潔菇棚。遠離蟲害滋生源。防控的策略是以生態、物理為中心,預防控制為先導,產品安全為標準的技術。從害蟲發生的生態因素出發,系統協調環境因素,使食用菌因健壯生長而抗蟲。而除治害蟲要強調綜合防治,按照無公害生產的要求進行。實際上害蟲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的,它的存活有多種方式。食用菌病殘體處理是防控的重要策略和技術環節。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