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壇首發】打開食用菌網站,翻閱各類食用菌書刊,琳瑯滿目的各類食用菌菌肥讓我目不暇接,催菇的、增產的等很多很多。這些菌肥真的象宣傳的那么神奇嗎?談點我個人的看法。
噴施菌肥的目的主要是增加食用菌產量,改善菇的品質和增強菇的抗逆性,所以在使用菌肥時首先要明確使用的目的和食用菌的生理特點,不能盲目。菌肥的營養元素主要是彌補培養料養分的不足,或是平衡食用菌的營養,或是在食用菌某一生育時期緩解臨時性的供不應求。有些菌肥中含有某些生長調節物質,生長調節物質沒有營養的特點,只是調節營養元素的吸收、分配和呼吸作用產物的運轉趨向,所以菌肥的選用也要有針對性。一般認為,在基料養分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選用氮為主的菌肥;在基料養分充足時,可選用以微量元素為主的菌肥;也可根據食用菌的不同需求選用含有一些生長調節物質的菌肥。目前菌肥種類繁多、成分復雜,但其含量成分有較大的隨意性,往往含有幾種甚至十幾種元素成分,但并非元素種類愈多愈好。其實元素對食用菌是有針對性的,有些元素對食用菌根本沒有作用甚至還可能產生毒害。這些菌肥對食用菌的作用缺乏理論依據和足夠的試驗。所以必須強調菌肥的配方要科學,施用菌肥要有針對性。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近年來,在食用菌栽培生產中,一股使用激素的歪風正在悄悄吹起。甚至某些技術推廣和菌種生產單位也在背后推波助瀾,以“科研成果”或“高新技術”為由,向栽培戶推銷他們的名為科技新產品,實為激素的藥水或藥粉,且價格不菲。這種做法實不可取。
眾所周知,激素對人體有副作用。它能使人體代謝功能發生紊亂,不利于身體健康。前幾年消費者反映“瓜無瓜甜,菜無菜味”,其中原因也與大量使用化肥和激素有關。入世后,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的食用菌生產必須符合國際標準,才具有競爭力。近年來,食用菌出口由于遭遇“綠色壁壘”而使生產蒙受重大損失的事例已屢見不鮮。這進一步告誡我們,種菇千萬不能使用激素。
食用菌歷來被譽為保健食品、綠色食品,作為生產者,不能因為一時得利,而砸了自己長久的飯碗。對于管理部門,更要加強管理,保證食用菌向健康方向發展。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