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欄 » 毛玉幫專欄 » 實用技術 » 正文

    平菇栽培中幾種嚴重病害的防治


    【發布日期】:2010-11-24  【來源】:易菇網  【作者】:毛玉幫
    平菇細菌性黃褐斑病
    (一)危害情況   
    該病在我省呈逐年上升趨勢,不同程度影響菇體質量和產量,輕者減產欠收,重則只菇無收,發病率最高。
    (二)病害癥狀
    該病由假單胞桿菌引起,假單胞桿菌在平菇子實體生長過程中無論低溫、高溫季節都可發生病害。病原菌主要通過土壤、水源、蟲害、空氣、病菇為傳播介體,從幼菇期到成熟都有可能發病。被染菌后初期菇柄根部或菌蓋局部呈微黃色,菇體生長緩慢,僵化直至菇體整株被感染,成菇菌褶扭曲,萎縮干巴,屬典型的干腐病。另一種為菇體發病時表面局部出現淡黃色斑點,發病部位有潮濕感,并逐漸向組織內部滲透,直至菇體腐爛,并有粘稠狀分泌物,散發出惡臭,為典型的濕腐病,上述病害菇農稱之為黃菇病。
    (三)發病因素
    1菇場作用   老菇場多年連續栽培,病原菌基數高,是誘發黃菇病主要因素。
    2品種問題   菇農多年習慣使用同一品種,致使抗病能力降低。從外地盲目引進帶有病菌的菌種,致使病菌泛濫。
    3管理不當   在每潮菇采收后對殘留菇床上的死菇未被清除,特別是菇體生長期水份管理不科學,多次澆淋,菇體吸水處于飽和狀態,有利細菌繁殖生長,加之菇棚通風不良,濕度過大,悶濕是誘發細菌性黃菇病的主要原因。初期局部或個別菇體出現嚴重水漬,1-2天后菇體開始變黃并逐漸蔓延,直至腐爛,菇棚內成爆發性發病。
    4 水源不清潔 菇農使用小河塘水直接噴灑菇體,若河溏水被污染,含有大量病菌,則會造成菇體感染。
    5 土壤帶菌 平菇的覆土栽培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產量已被廣大菇農認可,但土壤內含有多種病原菌,尤其是腐植高的土壤,若不進行處理就用于栽培,極易誘發此病。
    6 自然因素 在菇體生長期因自然因素尤其是在秋冬春季出現連續2-3天大霧天氣,造成地區性突發病,發病范圍可覆蓋整個霧區,尤為深灰黑色平菇品種發病率高于灰白色品種。
    7 蟲害傳播 雙翅目害蟲咬食腐爛變質物質后,進入菇棚后咬食腐爛變質物資后,進入菇棚咬食菇體傳染此病。
    (四)防治措施:
    1、采取預防措施:針對發病原因,應貫徹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治結合的原則,對老菇場在使用前要徹底清除廢料,菇棚兩側和地面撒白灰粉,用火堿重重噴灑一遍,然后用克露等熏蒸消毒。經調查發現,老菇房發病率明顯高于新菇場,發病率高低還與菇農管理水平密切相關,管理粗放的發病率高,反之則低。在出菇管理階段采用在菇棚地面墻壁澆水,保持穩定的空間濕度,可減少向菇體噴水量。噴施菇體使用的水源要清潔,可加入1%漂白粉消毒水源,噴霧狀水,做到輕噴、勤噴,一次噴至菇體表面有濕潤感即可,切忌用大水直接澆灌,最好采用霧灌方式,投資少,效果好,而且又節省了大量勞力,減少了勞動強度。同時注意通風換氣,還要定期噴灑菇蟲凈,菇蟲速殺等殺蟲劑。
    2、選用抗病強品種:不同品種在同一菇棚內的抗病能力有相當的差異,從南方引進的平菇高產品種,不一定適合北方的條件,抗逆力性差就會導致發病,應選用適合當地條件的優良品種,有條件的對平菇菌種進行脫毒處理,提高其抗病能力,更有利于高產穩產。
    3、藥物防治:
    細菌性病害發展迅速,最快2~3天,慢則也只有5~7天,在幼菇生長期一旦發生細菌性病害應及時用藥物防治。常用藥物為:
    1)黃斑消:
    屬廣譜強力殺菌劑,15002~3天一次,連噴2~5次。
    2)潔霉凈:將10g藥片,兌水25~35市斤,噴灑病菇3~6次。
    3)黃菇一噴靈:在使用黃斑消藥物防治無效的情況下,使用黃菇一噴靈效果較佳。出菇期每3~7天對菇棚內地毯式噴灑一次以預防外來病菌的侵染。出現病害時,直噴菇體或料面,一般病情噴灑1~2遍即愈,病情嚴重時連噴2~3遍即愈,用藥不妨害子實體生長。噴藥后注意加強通風。
    二、平菇瘤包病:
    (一)危害情況:近幾年來我省部分平菇產區開始感染平菇瘤包病,一旦出現此類雜菌,平菇菌絲開始死亡消退,子實體原基和菇蕾黃化腐爛。同一菇房連年感染,嚴重影響產量,甚至造成絕收。
    (二)病害情況:平菇瘤包病是有子囊真菌(如紐扣菇、肉瘤菌、胡桃肉狀菌等)侵染引起,在早春或晚春,在平菇出菇棒發菌后期或菇蕾形成階段,料面出現褐色瘤狀、球形或胡桃肉狀硬異物,如同玉米瘤突起,其狀似爆炒的玉米花,結團成塊,封堵住培養料面,影響出菇。
    (三)發病因素:
    1、該菌喜歡高溫(15℃以上)高濕(相對濕度80%以上)。
    2、料過度發酵,尤其是發酵達15天以上再經熟料栽培。
    (四)防治措施:
    1、菇房嚴格消毒,500倍“蕈源殺Ⅰ號”藥液噴灑。
    2、“蕈源殺Ⅰ號”殺菌劑稀釋800倍拌料。
    3、發現平菇瘤包病后,加強通風,停止噴水,控制料面濕度,連同子實體一起挖除,污染部位用500倍“蕈源殺Ⅰ號”噴灑,用量200mlM平方米。
    4、在配制培養料時,要保持原料新鮮無霉變,熟料栽培堆悶12小時即可滅菌,生料發酵5~7天即可,不宜超過10天。
    三、平菇軟腐病:
    (一)危害情況:該病在我省發生較普遍,菇農損失較嚴重。
    (二)病害癥狀:該病是由毛霉菌侵染所致。主要危害平菇子實體。毛霉菌多在富有有機物的廢物上生長,空氣中懸浮著大量孢子,孢子落在料面萌發形成菌絲,菌絲在通氣差,濕度大的條件大量繁殖,從平菇子實體基部侵染使其發病。發病的平菇子實體呈水浸狀,淡黃褐色、軟腐,軟腐后的子實體表面粘滑,但沒有臭味。
    (三)發病因素:
    1、高溫、高濕、通風差。
    2、采收過晚。
    3、菌種抗逆性差。
    (四)防治辦法:
    1、選用抗逆性強的菌株。
    2、加強出菇階段菇房管理,防止出現高濕、高溫的條件。灑水時不能在料表面形成積水。
    3、平菇要及時采收,采收過晚,平菇抗性衰弱,容易發生軟腐病。
    4、發病時立即停止噴水,加強通風,將濕度降下來,可撒生石灰粉局部防治。
     
     
    [ 專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專欄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城县| 祁连县| 巴青县| 浦江县| 呼玛县| 广宗县| 财经| 子长县| 彩票| 九龙县| 泰安市| 婺源县| 吉安县| 浪卡子县| 三台县| 平远县| 闻喜县| 铜川市| 合肥市| 类乌齐县| 永泰县| 铜梁县| 龙里县| 临汾市| 望都县| 安远县| 临高县| 油尖旺区| 闻喜县| 大石桥市| 涟源市| 八宿县| 大英县| 霍邱县| 黄山市| 乐都县| 荣成市| 临潭县| 陇川县| 呼玛县| 阳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