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菇農群調查,很多菇農將污染的袋,菌種沒萌發的菌袋重新滅菌再接種,菇農俗稱“回鍋”,這種方式行不行?筆者發表一點淺見。
頭幾天,我接待了一位來自吉林省某市的一位種菇女青年,這位女青年就飽受了回鍋帶來的麻煩,她將污染袋重新發酵,沒有放新料,只放了5%的白灰,并且重新蒸了一遍,結果菌袋菌絲生長的很不正常,這位女青年對我說:“今后打死我也不回鍋了”。很湊巧,這位種菇女青年還是易菇論壇的網友。易菇論壇在菇農中影響之大讓我很高興。
長春郊區更有一位菇農,菌袋污染后,不經任何處理,原袋重新滅菌,污染了再滅,結果可想而之,令這位菇農苦不堪言。
菌袋出現問題,一定要分析原因,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盲目回鍋要不得。
若是菌種、滅菌出現的問題,在較短的時間內,為了節省勞力、物力,回鍋是適當可行的。
若是菌袋破損出現的污染問題,直接回鍋十分不可取,毫無用處。
如何情況出現的問題,筆者不建議直接回鍋,科學的方法是將料倒出來,重新調節酸堿度,最好補充點新料,再裝袋滅菌比較可取,這是因為:菌袋已經經過滅菌和其它雜菌的生長,勢必造成酸堿度的下降,食用菌生長需要合適的酸堿度,過酸的情況肯定造成菌絲的正常生長。
菌袋不是大面積污染,只是少量菌袋出現問題,我不建議回鍋處理,折騰來折騰去,人工費多少?燃料費多少?真的不如新料重做。污染袋只要有點菌絲,不妨單放一邊,能出多少菇算多少。
菌絲生長、出菇產量,回鍋后的菌袋不可能超過原來的新料。但轉接別的品種或許能是個不錯的選擇,如將平菇菌袋回鍋后種榆黃蘑、雞腿菇,將黑木耳菌袋回鍋后轉種元蘑,菇農反映效果不錯。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