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應用菌種:BI-B7母種。
2、原種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
(1)外觀形態標準:有茂密的灰白色菌絲長滿全瓶,在瓶壁邊緣有少量的淺黃色菌絲,培養后期有黑色疣狀物。無溶菌現象,無雜菌表現,無明顯積水,菌種與瓶壁緊貼,菌種柱上部無明顯干縮。
(2)鏡檢:
①菌絲無鎖狀聯合;
②菌絲著色深、粗壯、分枝多及大量橢圓形膠陀螺孢子,偶見空泡。
(3)內觀標準(破瓶檢查):具有膠陀螺特有的菇香味,菌種柱具有彈性,上下內外發育一致,用手將半瓶菌種掰成0.5~1㎝3體積大小時不散不碎。
(4)菌種生物學標準:
①取菌種柱上、中、下各部位菌種,培養在2%葡萄糖液體培養基中,22±2℃下5~7d無細菌等生長;
②取菌種柱上、中、下各部位菌種,置于常規培養基上培養,22±2℃下7d無各種霉菌生長;
③采取②法測定膠陀螺菌種必須在24~36h內恢復生長及在48~60h內吃料。
3、原種生產技術規程:
(1)原種必須由母種轉接。
(2)原種所用容器為750ml菌種瓶,也可用500ml醫用輸液瓶。
(3)培養基配制:
①配方:小麥粒(或高粱粒)77%、石膏2%、過磷酸鈣0.5%、硫酸鎂0.2%、磷酸二氫鉀0.3%、柞樹木屑20%;
②配制方法:取干凈無霉變的小麥(或高粱粒)用清水浸泡12h后,用清水煮到熟而不爛、不開花為原則,撈出瀝干水份,加入石膏等其它輔料拌勻,即可裝瓶,裝瓶要求上緊下松,裝至瓶肩處即可。然后用干凈抹布擦拭瓶口內外徑,使之不粘原料,然后在瓶口處塞上棉花,棉塞上用牛皮紙或雙層報紙扎緊。
(4)滅菌:高壓滅菌在1.5kg/㎝2下保持2.5~3h(冷空氣全部排除)。
(5)接種:接種必須在超凈工作臺或接種箱內進行,每支母種接5~6瓶原種。原種接種也必須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進行。其具體操作如下,雙手用75%酒精棉球擦拭,用右手撥去滅過菌的菌瓶棉塞,將瓶固定在瓶架上,并靠近火焰1㎝左右的無菌區,取斜面母種試管,用酒精棉球擦拭管壁,撥出棉塞后在火焰上燒灼管口,接種鏟經過火焰滅菌,迅速插入試管內,冷卻后取2㎝大小一塊母種,送入菌種瓶內,固定在培養基的接種孔中,火燎棉塞后迅速塞好菌種瓶。
(6)培養:原種可在恒溫箱中培養,數量大也可在培養室的培養架上培養,最初應豎立放置,待菌種萌發生長,向四周蔓延,菌絲封住培養基后,就應倒架改豎放為橫放,橫放時要經常轉動菌種瓶,可調節瓶內上下水分,有利于菌絲生長。菌種培養條件為22±2℃,但必須注意,隨著菌絲生長量的增加,菌絲自身發熱程度將逐步增強。另外菌絲繁衍生長過程中進行呼吸作用而產生熱量,一般室溫與瓶內溫度往往相差1~4℃。因此,室溫應控制在比膠陀螺菌最適溫度低2~3℃,即20±2℃為宜。膠陀螺菌屬好氣性真菌,培養時應注意通風透氣,除裝瓶時不宜過滿,瓶上部留有一定空間有利于該菌生長外,在菌種培養室內也要有適當的通風口或排風扇等機械設備進行通風,以保持培養室內空氣清新無異味。由于菌種在固定容器內培養生長菌絲體,所以只要培養基水分適宜,培養室的濕度就很容易調控,一般要保持培養室空氣相對濕度為50~60%為宜。另外在菌種培養期間,無需光線,以保持黑暗為佳。
(7)原種在22±2℃下20~25d滿瓶。
(8)原種滿瓶后在5~15d內用完,否則應放在低溫(3~6℃)、避光、干燥處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