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菌藥在食用菌同一種病蟲上反復使用,經過一定時間后,藥效都會明顯減退,甚至幾乎無效,這種現象,就稱病蟲產生了抗藥性。抗藥性的產生,迫使很多菇農不得不增加藥量和用藥次數,這樣又恰好形成了一種惡性升級現象。
一、食用菌病蟲抗藥性產生原因
1、食用菌病蟲方面 當受到一定劑量菌藥作用后,有的死亡,其中不敏感的個體就存活下來,并繁殖后代,這樣的后代抗藥性就更強了。
2、菌藥使用技術方面 用藥不當造成抗性:
(1)長期連續使用單一藥劑,導致抗性產生。
(2) 菌藥的使用劑量和濃度增加,直接導致抗藥性增強。
(3)菌藥的劑型不適合,也會降低藥效,使漏殺個體誘發出抗藥性。
(4)菌藥在食用菌菌絲或子實體上沉積,分布狀況不均勻也會引起抗藥性的產生。
二、 抗藥性預防對策
1、輪換用藥 單一品種菌藥會誘發抗藥性,輪換作用機理不同的品種,輪換各種菌藥,均可產生良好效果。
2、混合用藥 兩種作用方式和機理不同的藥劑混合使用也可減少抗藥性的發生。
3、采用綜合防治法 把藥劑防治、人工防治、檢疫等措施,有機結合起來。
4、間歇用藥 發現某種菌藥已經產生很大的抗藥性,就應間斷或停止使用。
5、采用正確的施藥技術 藥劑在菇棚施用的有效劑量和沉積分布均勻是至關重要的,對不同食用菌和不同病蟲應選用恰當的施藥技術,不要輕易地加大用藥量和用藥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