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名人名企 » 正文

    蘑菇不會種?“菇姐”來支招


    【發布日期】:2025-09-09
    【核心提示】:湖北宜昌,有位農業專家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菇姐”。她是宜昌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專家劉世玲,研究與推廣食用菌技術20多年。她專業過硬,先后制定羊肚菌、大球蓋菇栽培技術省級地方標準;她心系農民,深入田間地頭,通過示范推廣和一線技術指導,幫助5萬多名菇農實現增收。

    走進湖北遠安縣茅坪場鎮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溫控菇房,一排排雙孢菇從泥土中探出頭,天氣炎熱,小蘑菇“住”進了空調房。

    “這批菇需要溫差刺激,加大通風,再用重水催化,估計5天后就能很好地出菇了。”劉世玲穿著白大褂,站在菇床旁,為蘑菇“把脈問診”。

    今年59歲的劉世玲是宜昌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重點從事食用菌研究和選育工作20多年,通過示范推廣和一線技術指導,幫助宜昌5萬多名菇農增收,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菇姐”。

    反復篩選

    培育高產優質菌種

    在宜昌市農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實驗室內,劉世玲和同事整理著一批新采集來的野生菌種,拍照、登記、采樣后,經過零下80攝氏度的低溫冷凍,再通過真空凍干做成標本后,封存在標本瓶中。多年來,她和同事們累計收集了本地特有的143種大型真菌,在宜昌建成了用于種質資源保護及利用的大型真菌標本館——三峽真菌館。

    地處鄂西山區,宜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食用菌是其下轄的遠安、興山等縣的農業主導產業之一。20多年前,農民種植食用菌大多依靠經驗,技術水平低、抗風險能力弱,遇上天災便束手無策。

    劉世玲2000年擔任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后,了解到農民的迫切需求,開始帶著團隊選育平菇香菇黑木耳等傳統菌菇品種,提高它們的抗病性、產量,改善菇形。

    幾年下來,劉世玲發現,這些品種的同質化程度很高。她意識到,培育一些具備本地特色的新品種,才能更有市場競爭力。2009年,她將目光投向珍稀食用菌,反復篩選本地的野生菌種后,決定人工培育營養美味、經濟價值高的羊肚菌。

    為了選育出高產優質的羊肚菌,劉世玲帶團隊一頭扎進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海拔800多米的山區,連續幾個月吃住在山里,5名團隊成員輪流蹲守菇棚,每天早、中、晚仔細觀測適宜菌絲生長的水分、溫度等數據,記錄出菇的詳細過程。經過5年探索,他們逐漸掌握了野生羊肚菌的馴化栽培和管理技術要點。團隊2015年成功培育出羊肚菌,并提出“羊肚菌設施化栽培技術”,又制定了羊肚菌栽培技術省級地方標準。

    推廣技術

    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

    在遠安縣菌香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羊肚菌栽培基地,負責人汪宗斌望著田里的水稻,滿眼憧憬。去年9月,在劉世玲的指導下,他采取“稻菌輪作”方式,利用稻米種植空檔種植羊肚菌,今年春天就有了好收成,每畝純收入1萬多元。他計劃,到11月把種植面積擴大到300畝。

    要把致富“金鑰匙”交給農戶,必須做好技術的示范推廣。劉世玲一方面積極參加各級農業部門組織的種植技術培訓會等活動,將管理技術傳授給農戶,另一方面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

    羊肚菌對種植環境和技術的要求很嚴格。前幾年,初入這行的汪宗斌就栽了個大跟頭。“以前主要種香菇,賣不出價錢。2021年參加縣里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聽劉老師的課后動了心。”汪宗斌說,當年秋天,他在茅坪場鎮的山里試種了10畝羊肚菌,第二年就小有收獲。

    后來,嘗到甜頭的汪宗斌將羊肚菌種植規模擴大到50畝,沒想到2024年春天遭遇病蟲害,有15畝地幾乎絕收,一下子損失了30多萬元。劉世玲及時上門“問診”,開出“藥方”:“盡量避免連作,適當的休耕有利于恢復地力和減少病蟲害發生”“保持場地環境的清潔衛生,播種前場地殺菌、殺蟲處理一定要到位”……汪宗斌種的羊肚菌慢慢恢復了生機,產業逐漸走上正軌。

    奔走一線

    服務菇農早出菇出好菇

    烈日下,在宜昌市點軍區牛扎坪村的湖北耘蓬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種植基地,28歲的小伙王皝正駕駛旋耕機,將生石灰旋耕到地里。

    “我們采取的是菇菜輪作模式,每年10月到次年3月種大球蓋菇,3月到6月種茄果類蔬菜,現在是休耕期,要通過撒生石灰和太陽暴曬,給土地消毒,為秋播做準備。”王皝介紹,這些技術都是劉世玲教他的。

    大球蓋菇是近年來興起的食用菌新品種。畢業于三峽大學制藥工程專業的王皝是內蒙古人,2022年退伍后到宜昌創業,在牛扎坪村租了5畝塑料大棚試種大球蓋菇。

    平整土地、修整大棚、收集秸稈、安裝智能監控……王皝起早貪黑,憧憬著豐收。次年初春本應是出菇旺季,但每天的出菇量卻遠達不到正常水平,看著菌床上稀稀拉拉的菇子,王皝心急如焚。

    “有沒有菌子方面的專家,幫我們分析一下為啥不出菇?”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王皝在網上發了一條短視頻求助,沒想到引來眾多網友關注,其中一名網友幫他聯系上劉世玲。

    王皝沒想到,兩天后,素不相識的劉世玲就帶著團隊來到他的菇棚。她蹲下身,用手捏了捏培養基上的菌渣,又仔細觀察大球蓋菇的生長環境,很快摸清了癥結:“最大的問題是捂了膜,土壤濕度太大了,需要在菌床上打些孔透氣。”

    原來,王皝看到總不出菇,以為溫度不夠,就給菇棚覆上了保溫膜,結果溫度起來了,氧氣進不去。在劉世玲的指導下,他撤掉了覆膜,又在菌床上打了些孔,第三天,大球蓋菇就從土里冒出了頭。

    劉世玲潛心研究栽培技術和模式,2021年制定了大球蓋菇栽培技術省級地方標準。通過她的努力,大球蓋菇產量達到每畝3000公斤,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時,增加了農民收入。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食用菌栽培的高峰期,劉世玲的電話成了菇農的咨詢熱線,幾乎每天被“打爆”。她不是在菇棚里,就是在去往菇棚的路上。20多年來,她的足跡遍布宜昌所有縣市區,推動香菇、羊肚菌、大球蓋菇等栽培技術落地轉化,累計培訓2萬余人次,幫助菇農早出菇、多出菇、出好菇。

    夜幕低垂,劉世玲的手機又響了,一位菇農發來香菇破袋而出的照片。劉世玲看完放了心,又隨手翻開手機相冊,看到與女兒的合影。“女兒小時候常說,‘媽媽是蘑菇的媽媽,不是我的媽媽’。缺失了對她的陪伴,我很愧疚。后來女兒參加工作了,不僅體諒我,還常自豪地跟別人說,‘我媽媽幫助很多人解決了難題’。”劉世玲笑著說。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樟树市| 汕尾市| 赤壁市| 隆回县| 柳河县| 西峡县| 高要市| 襄汾县| 凌源市| 雷州市| 临邑县| 沙河市| 济宁市| 基隆市| 银川市| 和平区| 若羌县| 永宁县| 亳州市| 房山区| 清丰县| 海伦市| 城口县| 新兴县| 巴林右旗| 利辛县| 南宁市| 志丹县| 江城| 兴和县| 泸州市| 简阳市| 蓝田县| 海南省| 文水县| 鄄城县| 肇庆市| 麻江县| 潮州市| 安龙县| 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