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h松山鎮,阿華千多吉正憑借著對農業的熱愛與政府扶持,在香菇種植領域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這位曾在青海從事四年翻譯工作的青年,2018年毅然返鄉開啟創業之路。
起初,阿華千多吉的父親在大棚打工,他去頂班時,敏銳地察覺到種植香菇的巨大潛力,加之當地政府扶持力度大,他果斷決定投身香菇種植行業。
2023年,他試種了2個大棚,初嘗甜頭后,2024年將種植規模擴大至20個大棚,今年更是承包了30個大棚種植香菇,前期投入近130萬元。
“大菇主要銷往北方市場,中菇則受南方市場青睞?!卑⑷A千多吉介紹,今年新建成的天??h高原夏菇交易中心吸引了眾多收購商,為香菇銷售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果當天香菇價格不理想,可以將香菇存入冷庫儲存,待價格走高時再擇機拋售,靈活應對市場變化。”阿華千多吉說。
目前,香菇的銷售形勢十分樂觀。據介紹,經營得好的情況下,一個大棚年收益約3萬元,30個大棚的利潤可達80萬元到90萬元。
從翻譯工作者到香菇種植戶,阿華千多吉在高原上揮灑汗水,不僅實現了自身的創業夢想,也為當地農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9月8日,“祁連山下是我家”第二季河西走廊經濟帶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媒體行采訪團走進天祝縣,實地探訪松山鎮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蓬勃景象。
近年來,依托氣候冷涼資源稟賦,天??h松山鎮以全產業鏈思維推動食用菌產業提檔升級,形成集菌種研發、規模種植、精深加工、冷鏈物流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集群。
截至目前,松山鎮食用菌種植規模達5250萬棒,年產量突破6萬噸,高峰期每日發往全國食用菌超600噸,2025年預計食用菌產值達6億元左右,帶動5200余人就業增收。
產業配套日臻完善,7家菌棒加工企業、6家菌筐工廠與128座總容量8.36萬立方米的保鮮庫形成支撐,42臺大型烘干設備保障產品附加值提升。
產業鏈招商成效顯著,先后引進均旺、雪原菇事等食用菌種植加工龍頭企業7家,新建種植基地6個、交易市場1處,帶動種植農戶從2022年的47戶增加至現在的881戶,種植規模由690萬棒增加至5250萬棒。
針對大棚閑置率高等問題,松山鎮探索開展棚區“村集體統管分租”集約發展模式,將移民點18個棚區劃歸各村管理,動員農戶將經營權流轉至村集體,推行“在冊不到戶”管理模式,由村集體負責進行規整和劃片流轉,徹底解決“農戶想種棚找不到棚、棚主想出租棚尋不到租戶”和“大棚長期閑置”的難題。
引進甘肅聚勝成、云山菌業等10家企業,帶動147戶農戶利用660余座閑置日光溫室和780座畜棚發展食用菌種植,種植食用菌1200萬棒。
同時,組建菌業辦,每月不少于4次對原料配比和生產工藝等關鍵指標開展查驗,指導企業加強對養菌環節溫濕度、碳氮比管理,推動菌棒合格率顯著提升,今年實現菌棒質量矛盾糾紛零發生。同步成立的食用菌協會吸納27家理事單位和400余名會員,構建起產業協同發展平臺。
據了解,松山鎮先后通過企業,引進七河9號、昌利10號優質香菇品種5個,8105、特抗650平菇新品種2個,較傳統品種增產約15%,種植戶棚均增收6000元以上。
從阿華千多吉的創業故事到全鎮產業蓬勃發展,松山鎮正以香菇為筆,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書寫著產業興旺的生動篇章。
這朵綻放在天??h松山鎮的“致富菇”,不僅托起了農民的增收夢,更培育出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