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菌領域里,我們很多從業者也不免俗套,有跟從群體的傾向,當他發現自己的行為和意見與群體不一致,或與群體中大多數人有分歧時,會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促使他趨向于與群體一致,即使自己有想法有見解,但是沒有主見,依然舍棄自己的意見而跟從到大多數人當中。
食用菌方面有爭議的話題很多,但行業人士彼此爭辯時,當自己的觀點與多數人不同時,即使自己是對的,是否也感覺不妥,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隨大流”。
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同仁總是傾向于相信多數,認為多數人的行為和意見是正確的而懷疑自己的判斷。當我們個人的感覺與大多數人不一致時,為了使自己不被別人認為“標新立異”,常常放棄自己的看法而接受大多數人的看法,這種現象就是心理學上說的從眾。
“從眾心理”的弊端是多屬“盲從”,別人種什么菇就種什么菇,他人的行為直接影響自己的獨立思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減弱,對從事食用菌產業不是從實際情況出發,不是經過自己反復驗證、縝密思考后做出的決定。在思維過程中表現為狹窄和淺顯,缺乏獨立見解和自主意識,傾向于形成標準統一的行為模式,排斥與眾不同,因此,有時會窒息我們從業人員的創新精神,束縛思維,扼殺創造力,抑制個性發展,使人變得無主見和墨守成規。
食用菌界的盲目從中也是從事食用菌創業路上成功的障礙。在當今食用菌行業,競爭十分激烈,為什么有些同仁能脫穎而出取得事業的成功?究其原因是他們有不同、過人之處:不但看得準,看得清,而且敢于堅持,耐得住寂寞,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成功者特質。而更多的行業中失敗者的表現多是隨大流,沒有自己的特色,他們不停地尋找更安穩的致富之路,在從眾的跟隨中變成滄海一粟。這也是從事食用菌創業者常碰到的現象:在別人涉及不到的冷門中摸索,開出一片新天地,就會有從眾的跟隨者一哄而上,都做一樣的產品,一樣的模式,沒有差異化,把“冷門”產業變成“熱門”產業,最后陷入眾向追逐的“紅海”,在亂泥潭里打價格戰,惡性競爭,從而使機會變成威脅。所以,成功食用菌企業家引領潮流不跟風,尋找的永遠是常人眼中的“冷門”,沒有差異化就不能脫穎而出。
當然我們也不要對“從眾”持完全的否定態度。任何事情都具有有兩面性,從眾的優勢是有助于學習他人的智慧經驗,擴大視野,克服固執己見、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減少走不必要彎路等。在食用菌這個產業的很多領域,有時我們也不得不“從眾”。如食用菌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成功的栽培模式、科學的營銷方式等,誰能不從呢?有的時候若不“入鄉隨俗”,往往寸步難行。因此,對“從眾”這一現象,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認為“從眾”就是無主見。
在食用菌從業過程中,我們要揚“從眾”的陽面,避“從眾”的陰面,努力培養和提高自己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問題,既要慎重考慮多數同仁的意見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從而使判斷能夠正確,并以此來決定走自己的路。凡事或都“從眾”或都“反從眾”都是要不得的。(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