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廠化市場的競爭正呈現空前白熱化的先兆。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國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已達246家,四川有上日產60噸的,長春有日產50噸的,據最近浙江、山東等13個省的統計,日產2噸以上的食用菌工廠已有741家,其中:日產2至5噸有550家;5噸至10噸有131家;10噸至20噸有60家,最大的日產30噸。工廠化生產年總產量已達到100多萬噸。生產品種由雙孢蘑菇、金針菇增加到白靈菇、真姬菇、杏鮑菇、蟹味菇、白玉菇、草菇等。已形成一定規模。
我們知道,做食用菌工廠化的復雜程度要遠遠高于做傳統生產,對于資金不太充裕的食用菌中小企業,更應該慎入。食用菌工廠化終將迎來洗牌的階段,這個過程在資本加速涌入的推動下來得更快。
食用菌工廠化成敗的關鍵在于后續的穩健經營。食用菌工廠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經營雷同,銷售利潤下降。 對食用菌工廠化企業新軍來說,真正的挑戰來自成熟食用菌工廠化企業的全面壓制和更高層面的爭奪。
目前國內的食用菌工廠化市場并不成熟,似乎誰都可以進入這個領域,但大規模無序的競爭,終將被不久之后的行業洗牌終結。 作為食用菌工廠化有幾個重要的因素,首先是它的定位,第二個因素是團隊,第三個重要因素就是要有良好的資金鏈。
越來越多菌界同仁意識到,食用菌工廠化雖然看起來很誘人,但在其誘人的背后卻存在著定位難、占資金、周期長、程序多、難管理等諸多挑戰。對于人、財、經驗皆缺的食用菌中小企業而言,理性的選擇還是盡量少碰。一定要謹慎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