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國不少地區開始刮起一股投資菌業之風。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似乎成了一種時尚。資本巨頭也開始對食用菌業的大手筆投入。菌界巨頭——星河生物科技更是擴大公司生產規模,、在河南省新鄉市投資達10億元之巨;最近年產5000噸食用菌工廠化企業也落戶撫順食用菌工廠化園區……
投資巨頭們的這股熱情是前所未有的,食用菌產業的廣闊前景正在吸引資金的介入,國家也加大了對食用菌產業進行扶持和鼓勵的力度。還有一些巨商也開始以一種從未有過的關注,意氣盎然地打量起這個“土里土氣”的食用菌行業,以趕上這股“時尚”的投資新潮,生怕貽誤戰機,以免錯過機會。
我國食用菌產業正在走向集約化、現代化,逐漸出現了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好項目。所以,食用菌產業正在成為創投關注并尋找的投資目標這一點并不奇怪。
在一片誘人的前景面前,食用菌產業開始變得炙手可熱。不過,我不合時宜地給食用菌投資熱潑點冷水!
食用菌產業與高成長性的高科技、新能源等行業比起來,這個產業的“弱勢”也很明顯,一是大多數食用菌品種靠天吃飯;二是規模大的項目并不太多;三是相對投資周期長,回報慢;四是科技含量不高;五是附加值不太高。
食用菌產品與自然界千百年來保持緊密的“聯動”,假若遭遇災害天氣、病蟲害來襲,食用菌產業必將深受影響。這個產業靠天吃飯,風險性自然比其他行業要高。
目前我國的食用菌企業絕大多數規模小,且由于地形特點分散,集約化程度低。同時投資食用菌產業需要耐心,與高科技行業來相比,食用菌產業并無高端的科技可言,也無技術壁壘,所以附加值不高;更由于其產業特點,投資周期一般較長。所以,盡管巨資紛紛進軍這個產業,但是可投資的機會其實遠沒有IP、制藥業等高科技等其他熱門行業多,而且適合項目非常難找。
然而,也正因為食用菌產業的上述種種行業特點,使得這個產業未來發展的機會很多,空間也大,食用菌產業更有望走向產業化,一些現代化食用菌企業正在打造中,從中有望走出一批有品牌影響的食用菌企業。所以,投資食用菌產業還是有機可乘、有利可圖的。
那么,根據食用菌的行業特性,如何揚長避短,在盡可能安全風險小的情況下,尋找相對高效益、高回報的項目,在難找項目的現實情況下跨越重重困境,從而進行有效投資獲得成功呢?
簡而概之,就是以食用菌產業的自身特點作參照點,尋找與其特性“背道而馳”能夠抵抗行業弱勢的項目:一、不是完全靠天吃飯的項目(如工廠化生產);二、規模大到一定程度的項目;三是投資周期相對較短的項目;四是附加值較高的項目(如食用菌深加工);五是具有形成產品品牌的項目。
依據以上幾點食用菌產業投資基本準則,可以總結為:投資菌業項目最好是“找兩頭,棄中間”,兩頭是菌種業和加工業,菌種業有技術含量,可以發展為產業化;加工業容易做品牌,價格波動小,不受天氣影響;中間業就是栽培業,高度分散,靠天吃飯,附加值低,缺少競爭力。從利潤率上看,“兩頭”的菌種業和加工業較高,而“中間”的栽培業利潤則相對較低。
也許你會有疑問,一些巨商資本在投菌業時,不是照樣投資“中間”的栽培業嗎?那就讓我們客觀地進行分析一下,看看這些具額資本是否真正在進入“中間”栽培業。
據了解,上海大山合集團白山公司,在推廣菇戶種植木耳香菇,而公司負責菌棒提供和產品回收,目前該集團正著手投資上億元打造東北最大的食用菌交易市場;山西煤老板李秋娥投身食用菌產業建成了山西省規模最大的食用菌生產企業,搞蘑菇深加工;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武夷山、長白山、大別山等地區建立優質食藥用菌培育基地??偼顿Y超4.5億元人民幣,建立世界第一座“中華靈芝文化館”,配套齊全的安惠大酒店,直銷從靈芝中提取精華的安菲奈爾系列化妝品。
可見這些巨資進軍中國菌業,并非僅僅是“種菇”了,實際上是為了強化對食用菌產業鏈的控制,從而達到控制渠道和品牌的目的,當然有時也能達到控制價格和利潤的目的。一些企業投資的食用菌項目,今后有可能包裝上市,最大的可能是注入到加工企業當中,在加工企業的并購當中全身而退。他們瞄準的是栽培業以外更高附加植的加工業。如今,一些新型的食用菌企業上市腳步也在加快,用意不言而喻。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