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國食用菌市場內部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競爭不僅體現在食用菌企業的技術力量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食用菌企業內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上。我們的食用菌企業只有通過管理創新,才能實現食用菌企業內部資源優化配置,從而以最佳效益來提高食用菌企業的競爭能力。隨著競爭的不斷激烈,食用菌市場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都需要我們以創新性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今我國食用菌產業已進入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食用菌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大膽創新經營管理理念,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形勢。否則,大浪淘沙,不具備創新思維和能力的食用菌企業,最終將被淹沒在歷史的荒煙蔓草之中。
創新,就是要我們菌人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其實創新,難的不在于技術的提升,而在于思想的根本解放。“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解放思想,就是要解決敢不敢、想不想和為不為的問題。“想”,就要在狀態,有作為,自我加壓,想常人之不敢想;“敢”, 做常人之不敢做,就要破除傳統思維框框的約束、敢闖敢試;“為”,就要相信自己,敢做敢為,不怕失敗,勇于擔當。創新,不僅體現一種能力,更體現一種責任、一種精神、一種自信。食用菌企業要想創新進步,還要營造有利于創新的土壤,在食用菌企業形成崇尚創新、寬容失敗、支持冒險、鼓勵冒尖良好的菌界環境。
創新,就要具有膽識和魄力。食用菌企業的管理層尤其是做決策的老板,要有支持創新的膽識和魄力。英國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懷特黑德曾說:“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作為食用菌企業的廣大員工,尤其是在生產一線的員工,要有敢于創新的熱情和勇氣。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言:“要是沒有熱情,世界上任何偉大事業都不會成功。”如今的食用菌行業競爭十分激烈,有的食用菌企業頂住壓力,以斷臂求生的勇氣,在產業升級轉型的陣痛中,奮勇開拓出食用菌市場的新領域。走上輝煌。
創新,就要堅持“拿來主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偉人鄧小平說:“引進技術改造企業,第一要學會,第二要提高創新。”沒有技術的自主創新,我國食用菌行業就不會有今天世界第一生產大國的地位;就不會有幾十年來食用菌產業的飛速發展。食用菌企業在創新的過程中,要學會從同業競爭的對手那里“拿來”,要向發達地區食用菌省份科學管理中“拿來”,要從一切有著優秀管理經驗的食用菌企業“拿來”。 當然,任何一個地方的食用菌發展都沒有現成模式,只有從實際出發,虛心學習借鑒外地成功經驗,才有可能避免走彎路。創新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也不是機械地照搬照套,必須善于消化吸收,勇于創新突破,學其精髓,練好內功,發展自己。只有這樣,我們吉林省的食用菌企業才能在創新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借鑒經驗、積累經驗,形成更好更優的成果。
一個菌人最大的敵人,不是時間,不是金錢,甚至不是自己,而是安于現狀。創新,就要苦練內功、厚積薄發。只有精于食用菌企業管理之道,才可能迸發出創新的火花。當今食用菌企業,尤其是發展強勁的較大型食用菌企業,現代企業制度、現代管理手段和方法,可以說已經成為必修課。要求管理者必須以新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與現代食用菌企業的要求接軌,一些食用菌企業傳統管理少見的套路,將會成為今后的常規打法,只有精通諸如此類的經營和管理手段,才能在市場的洶涌浪潮中破浪前行。
創新不能冒進蠻干。它是科學指導下的創新,它要符合食用菌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只有這樣的創新,才能最終帶動食用菌企業從生存艱難的歷史泥淖中走出。食用菌企業要想在企業發展中有所創新,尤其是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度上有所突破,是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里也有現實的沉重。有體制等各方面的掣肘,也有管理的無奈。思慮太少,則穩中生變;思慮太多,則裹足不前。
創新不能急于求成。暴發戶式的思維不可能形成創新成果,急于求成的后果很可能是走火入魔,必須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有時候甚至是“十年磨一劍”。它要求食用菌企業必須沉住氣,不斷地探索,摸著石頭過河,并在創新過程中總結經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形成創新成果。
創新不可因噎廢食。創新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一定會遇到困難和挑戰,食用菌企業不能遇到矛盾繞著走,更不能“一噎之故,絕谷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害怕失敗,就等于拒絕成功。往往一個小小的創新就可能讓一家食用菌企業起死回生,一個小小的創新就可能讓食用菌企業效益大增,一個小小的創新就可能讓食用菌企業威名遠揚!用創新理念提升食用菌企業的管理水平會成為菌界的必然!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