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多次到食用菌產區調研,接觸了大量的菇農、大大小小的食用菌企業、食用菌技術推廣單位、產區的政府官員。同他們的頻繁接觸和交流。感受到了食用菌這個行業許許多多的問題,這里有菌政執法者的懈怠;有食用菌企業經營中的利欲熏心;有菇農利益受到侵害后的訴求無門;菇農賠錢后的傷悲絕望;也有政府形形色色的面子工程;也有地方政府的瞎指揮……甚至有些問題已經到了對這個食用菌產業構成危害的嚴重程度,恪守自己的道德操守,我不得不披露一些事實,希望引起行業同仁的警覺。
我國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也出臺了食用菌的有關衛生標準。從食用菌生產、加工到流通環節可以說有法可依了。消費者食用各種食用菌產品的安全性多了一道保障。但食用菌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重大安全問題,又有誰能知道多少內幕那?
到食用菌產區,五花八門的殺菌藥、殺蟲藥、消毒藥的過量施用十分嚴重,尤其劇毒、高毒農藥沒有節制的施用,既給菇農造成了不應有的嚴重損失,也帶來了嚴重的藥害殘留,栽培者有些只知道化學防治而不懂得生態防止。黑木耳發菌過程中為防雜菌污染,不從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等進行科學調控管理,一味的使用各種消毒殺菌藥,甚至多次用甲醛熏蒸,造成菌絲傷害,活力下降,其直接結果是下地擺袋出耳時出現一片綠海,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
食用菌栽培由于管理不當造成各種病害,不從根上找原因,單純用藥物防治,而且使用藥物十分頻繁并超量使用;蟲害不注意從環境衛生中找原因,一些生物制劑的農藥,因為成本高,防治能力差等因素。栽培者在生產中還是用國家明令禁止的甲胺磷、氧化樂果等高毒高殘留農藥,超量用在食用菌上,嚴重污染了食用菌,那些不能降解的重金屬等污染物,通過食用菌產品帶到人們的身體里,構成永久的危害。更可氣的是有些食用菌企業把那些高毒農藥偷偷生產并把產品名稱改頭換面并冠以什么高效低毒的菌藥新產品,稀釋點敵敵畏就變成什么高效低毒的殺蟲藥。繼續危害食用菌產品的安全。黑木耳生產中為防治青苔病,竟將毒副作用極大的某除草劑冠以青苔克星藥。
近幾年來,在食用菌栽培生產中,使用激素的越來越多,甚至某些技術人員也推波助瀾,以“高科研成果”或“高新技術”為由,向栽培用戶推銷他們的名為實則是激素的“藥水”“藥粉”,且價格不菲。并冠以什么食用菌**王、食用菌**金等等,由于栽培中使用激素后,明顯具有發菌速度快?蘑菇長速快?個頭(朵)大且外觀商品性好等特點,故而對部分菇農產生了極大的誘惑,紛紛效仿。 激素對人體的負作用,可謂路人皆知,近幾年消費者普遍反映的“食用菌口感普遍不如以前”,既與施用化肥有關,但激素的大量應用無疑更使該問題雪上加霜。食用菌歷來被譽為保健食品,生產經營效益一直不錯,菇農大都從中得到了實惠,作為生產者來說,應當珍惜和保持并且使之升華為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借以使生產效益再上大臺階,廣大菇農朋友應從根本上學習和提高生產技術,借以提高生產效益,千萬不要“跟風”走歪路。試想,激素蘑菇害了別人,對自己又有多大好處?一旦消費者認識了激素蘑菇,從此不再吃蘑菇,那么生產的蘑菇誰來買?豈不毀了自己的“搖錢樹”,進而毀了整個食用菌產業?長遠來看,于人有害,于已無利,于國不利,何苦來著!
我真心希望我們從業者多學學科學知識,把良心擺正!也警告那些惟利是圖的食用菌企業,尤其是菌藥生產企業,別在昧著良心偷摸生產那些不切實際的菌藥。也請菌政管理大員們,多出去轉轉吧。
調查中還有一個問題讓我深思,那就是農村種菇人才的缺失和技術力量的薄弱。提高菇農收入,改善農村生活,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首先應該從提高菇農素質出發,其實每年的國家財政都用很大力度投入對農民的培訓,但政策到底下就被地方截留了,我了解到,很多菇農都不知道,每年國家財政拿出許多資金對他們進行培訓,而真正接受培訓的除了是鄉村領導的親戚,就是虛報的那些名單和數字了。而一村一名大學生,都成為了那些特權階層,安排子女和親友的的借口和跳板了。 這幾年食用菌專項資金的流失和占用問題嚴重。國家和各級財政也撥付的資金除了有限的食用菌示范區或基地做做樣子,裝裝門面,對廣大菇農又起到多大作用呢。遠的不說,就是近兩年的發展比較迅速的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政府就投入了多少資金,而每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真正帶動菇戶有多少?又幫助每戶菇農年實現收入多少?許多菇農都不知道合作社是什么產物,因為怎么注冊都不知道,所以那些食用菌合作社,都是食用菌產區的鄉村領導,以及農村金融系統等掌握政策的工作人員在把持著,或在幕后策劃,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套國家關于食用菌項目的扶持和配套資金。會員的數字和名字含有太多的水分。
太多太多的問題,有的還難以明說,就不一一列舉了。目前,國家對菇農的政策相當好,發展食用菌地方政府也很支持,但經是好經,但可惜是有太多的歪嘴和尚。食用菌農村發展之路相當難!這個產業的發展真是路漫漫兮而修遠,弱勢產業的地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難以改變。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