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作為新興產業,要快速發展,人才是關鍵。食用菌企業必須要從“高端”入手,采取有效措施,重點加強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為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但筆者看到易菇論壇西域綠洲版主幾篇犀利的文章,剖析了幾位食用菌專家學者的不端行為,給食用菌企業蒙受了巨大損失,筆者在深思,是這些專家學者水平不行?還是人品有了問題?是企業本身的問題?還是其它環節有什么差錯?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食用菌領域,在許多專家學者的努力下,在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取得很多重大突破,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科學支撐;加快食用菌高技術研發,并跟蹤國際水平,縮小同國外的差距,完善食用菌產業化發展體系,與食用菌企業產學研結合促使產業發展做了巨大貢獻,國內比較成熟的食用菌大企業,那家沒有食用菌專家學者的身影?
在食用菌產業結構調整進程中,升級食用菌產業集群,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立起與世界接軌的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增強食用菌企業核心競爭力。離了專家學者的作用簡直難以想象。
發展食用菌產業,必須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否則在市場上就沒有競爭力。食用菌專家學者要有意識地進行前瞻性指導,一方面在構建創新平臺上加大力度,一方面要加快培養食用菌產業人才,提升產業集群科技服務水平。離開了專家學者也不行。
當然,食用菌的任何一項新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運用,食用菌企業要跨越的不只是空間上的距離。許多蹣跚起步的食用菌企業一般都會有3至5年的成長周期,其間至少需要幾百萬元的資金。由于難以得到穩定的資金來源,技術優勢無法轉化為市場優勢。而風險投資又大多喜歡投向成熟企業,而對處于萌芽期和成長期的食用菌企業則少有關注。這就導致了食用菌科研成果轉化難,許多食用菌企業耐不住寂寞,把責任推給了專家學者,專家成了所謂“磚家”的理由。
在食用菌行業的大背景下,目前許多地方出現了一哄而上投資食用菌產業的傾向。筆者建議,食用菌企業在規劃時,應當結合專家學者深入調研,進行行業分析,研究清楚食用菌的產業關聯度,選好戰略性項目,防止造成企業的損失。
真正的食用菌專家學者應扎實有效地對企業進行幫促活動,研究出選擇性方案供企業參考,確保問題有出路、服務高質量。同企業要及時溝通聯系,加強協調服務。食用菌企業發現問題,及時形成溝通互動,及時解決問題;要加強銜接,密切配合。真正做到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切實為企業做好服務。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
面對當前嚴峻的形勢,食用菌企業要保持持續發展后勁,就要用高新技術實現產業升級。就應該向占領技術高地的專家學者“借腦”,和專家學者牽線搭橋,開展有針對性的科技對接。也許這些企業與專家學者交流后,很多技術難題可以迎刃而解。企業與專家學者建立長期的科技合作關系,進行科技合作互訪,使這些專家學者進一步掌握企業情況和存在的技術難題,同時讓企業了解專家學者最新的科研成果。(本文所說的食用菌專家學者是指真正有學識的、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而非偽專家)【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