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非常適合于野生菌生長,我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食用菌資源大國并不夸張。現已查明,我國境內有已經清楚1700多種大型真菌,其中已經清楚的食用菌930種。僅吉林省長白山區域就有大型真菌有755種,其中食用菌340種、藥用菌192種、有毒菌種102種、木腐菌244種、外生菌根菌183種。這些種類中常見種66種、偶見種124種、罕見種126種。這些豐富的資源為人類利用提供了便利條件。自上個世紀以來,我國已有150多種食用菌已能人工培養,這些為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每到野生菇生長季節,我國民間都有采食野生菇的習慣,男女老少拿著筐到周圍山林里采摘各種各樣的蘑菇,一方面自己品嘗兼之請客送禮,另一方面也作為一項可觀的經濟來源。到山區公路兩邊擺攤的;農貿市場出售的;餐廳里吃的很多來自自然的野生菇,價格也不菲。
作為俄羅斯農科院外籍院士,李玉院士多次到俄羅斯進行野生菌資源普查,李玉院士一次偶然的談話讓我們為之一震,李玉院士說“俄羅斯人采集蘑菇比較獨特,一般用小刀從菌柄的基部割取,有的甚至留下整個基柄不要,這樣既干凈又能保護資源,因為土壤中的外生菌根菌的菌絲不被松動或破壞,可以繼續生長出子實體。因此,走在俄羅斯的森林中你會經常看見被人砍掉的蘑菇茬,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應該借鑒和推廣。”
聯想到我們國民采收野生菇的現狀,我們不能不由所感嘆,人工栽培的優良品種的培育就更需要野生材料基因的補充,沒有野生的基因,育種很難有所突破。以松茸為例,松茸菌肉肥厚、營養豐富、香氣濃郁、風味絕佳,素被譽為“菇中之王”、“野菇之冠”。松茸是典型的營養共生型的外生菌根菌,其營養來自赤松等活體樹木的根系。由于難以合成代替活樹根系的營養和生境,松茸的人工栽培成為菌物界百年未解的世界性難題。松茸是林地中的珍稀菌物,特異的種質資源。松茸的價值是所在林地木材價值的3倍左右。由于林地的破壞,瘋狂掠奪式的采收、無序的經營以及病、蟲、鳥、獸危害,使得天然松茸的產量逐年銳減。當今市場上的商品松茸幾乎全部來自野生產品。在今后相當長的期間松茸的自然繁殖仍是松茸產量的主體。再說一下我國的羊肚菌,其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在20多個省、市、自治區都有發現羊肚菌的報道,且羊肚菌分布新區不斷發現,但由于羊肚菌較高的經濟價值,亂采亂挖、破壞資源現象嚴重。這幾年野生羊肚菌數量銳減,因此野生菌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亟待解決。
規范野生菌資源開發,防止食用菌資源過度采摘 力爭盡快建立以保護珍稀瀕危食用菌種質資源為目的自然保護區,將瀕危滅絕的食用菌資源增寫在《中國植物紅皮書》中。建立采摘許可證制度。要正確處理政府職能部門、生產企業和農民的利益關系,落實保護責任制,建立統一管理、有效保護、限額開發的管理模式。堅決杜絕、禁止毀滅性的掠奪式采集行為。為了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必須樹立以野生菌種保護為核心的總體戰略,才能確保食用菌產業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
我們必須切實加強對野生食用菌物資源的保護,防止保護不當造成物種滅絕、基因喪失和自然生態環境惡化的后果。在開發中保護,要求改變單純保護、片面保護的觀念,在資源許可的范圍內,提高科技含量,以有限資源創造出最大程度的經濟效益,服務于食用菌大產業;根據野生食用菌物資源可再生性的特點,以市場為引導,以政策作保障,大力推動資源培育,開創野生食用菌培植和合理利用的新局面。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