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壇首發】食用菌行業協會,是對食用菌行業進行規劃、管理和指導,維護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社團組織。協會多由食用菌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食用菌加工企業、生產大戶、菇農等自愿聯合共同發起組成。近幾年來各地興起的食用菌協會為行業發展服務方面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浸透了他們的汗水。
雖然食用菌協會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很多食用菌從業人員對協會的工作不感冒,有相當多的人認為協會不會起多大作用。事實真的如此嗎?
筆者認識這么一位從事食用菌產業的成功人士,在省內外很有名氣,早年曾加入過吉林省食藥用菌協會,但感覺作用不大就退出了組織。在食用菌商界打拼了幾年,尤其是同外商打交道,深感協會的作用巨大。主動又找到了省菌協,強烈要求重新加入組織。他感嘆同外國鬼子打交道,他們特別看重這些,而對政府組織漠視。最近這位成功人士成了省菌協的活躍分子。
目前我國食用菌行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熱點是由于國內外食用菌大環境發生了變化,我國食用菌行業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目前食用菌行業整體發展處于低迷的狀況。我國食用菌行業的出口貿易量等主要經濟指標下降較快,對行業的沖擊和影響很大,行業的后發優勢已逐漸散失。我們不必老是高歌頌舞。做一些自欺欺人的宣傳。通過我們分析,出現上述矛盾和問題,是我國食用菌行業長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很多較大型的食用菌企業資金斷裂非常厲害,其主要原因是種菇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等使食用菌生產成本大大上升;第二,由于企業擴張速度過快,造成了資產嚴重“固化”,加劇了資金危機,這點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尤為嚴重,僅黃毅教授統計福建省工廠化食用菌企業就超過了120多家;第三,由于多數食用菌企業延用了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導致決策風險過于集中。
在這種形勢下,食用菌協會工作僅有簡單的服務是很不夠的。協會工作不僅要能說清行業,還要深層次研究行業發展規律、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運行規律,為行業發展提出指導意見和發展規劃。在當前的食用菌大環境下,食用菌企業所遇到的問題,有它的普遍性,也有它的特殊性,我們應該冷靜反思這些企業陷入困局的教訓和原因。我們在為行業爭取改善、發展外部環境的同時,要強調發揮協會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食用菌協會應積極幫助企業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加強企業管理、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從而爭取主動,逐步走出困境。(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