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關系,一直關注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問題。2007年7月1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生效,真讓全國食用菌合作組織激動和高漲了一陣子,不過,這股熱情很快就如同去年的凍災一樣,把這些食用菌合作組織的人給潑清醒了。
菌政部門至今都是積極推進食用菌合作社建設的先鋒,可是,注冊在工商局卻使食用菌合作社的注冊問題遇到了極大的麻煩,各地工商局有的地方根本不知道食用菌合作社還能注冊。在很多地方,食用菌合作社去注冊時,工商局連執照都沒有。
食用菌業和工商的協調問題成了最大的問題。
說發展食用菌政策,各地政府都說要扶持,甚至全國有五省省長都簽過批示,支持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發展,給予很多優惠,可是優惠在哪里???看不到、摸不著,稅收優惠在合作社法生效后1年的8月總算出臺了,就那么幾條,也沒有實施細則,看來看去,沒有具體的執行細則,當地稅務機關也是難以執行到位。
食用菌合作社的配套政策一直說要盡快出臺、說了1年多了,也你沒有見配套的政策該哪些部門來研究出臺。
資金的制約是食用菌合作社發展的大問題,缺少資金,食用菌合作社將難以發展,難以起到法律給予合作社扶持的初衷。
食用菌合作社是食用菌新型經濟合作組織,行業人員將通過抱團打天下來帶動食用菌經濟發展,可是我們只停留在了口頭上和表面上。
各地報道了食用菌合作社注冊了多少家多少家,可是沒有報道過食用菌合作社發展的實際情況,沒有報道過他們遇到的酸甜苦辣。他們艱苦創業,在經濟社會里,他們痛苦掙扎,卻難以發展壯大。
數量再多的食用菌合作社不是合作社發展的目的,扶持一批示范效應的食用菌合作社從而帶動農民朋友通過種菇脫貧致富才是目的。
在中國,我們聽不到菇農的聲音,他們的聲音本來就是微弱的,很多是沒有聲音的。房地產業獲取那么大的暴利,近來只是賣的慢了,只是暴利中減少一些利潤就在全國高聲吶喊。可是菇農的聲音,即使再高,也是我們所難以關注和不愿意聽到的。
食用菌合作社法的出現,給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帶來了曙光,可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
支持食用菌合作社發展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真正落到實處,不能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只做表面文章,這是關系食用菌產業能否健康、快速、有序發展的大計。
食用菌合作社的發展,不能只重數量,更要發展壯大。數量再多,如果不能發展壯大,將違背了國家制定合作社法的初衷。
食用菌產業是我國種植業中僅次于糧、棉、油、果、菜的第六大類產品,全國從事食用菌行業的人員達2000多萬,難道有關部門還把它當弱小群體?對食用菌合作社置若罔聞?(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