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先聲明我不是為協會做宣傳和廣告,只是我把我所了解的省菌協的真實情況反映出來,來抒發一點情感。
上世紀80年代,吉林省食用菌剛剛起步,很多菌農都是自發形成的,那時多以平菇、黑木耳生產為主,當時吉林省農科院、吉林省生物研究所、吉林農業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生物系、中國農科院左家特產局、吉林市農科院、延邊農學院等一些科研院校涌現了一大批從事食用菌的專業科研人員,細心想一下,這些先驅者為吉林省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吉林省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行業人員迫切需要一個組織來進行協調、服務、監督、維權、自律。1983年,我省食用菌的前輩韓紹英、姜彥祥、陳芝蘭、趙大明等很多學者的努力下成立了吉林省食用菌專業協會,當時掛靠于吉林省食品協會,是它的一個分支機構,辦公地點設在了吉林省生物研究所。這些發起人認真負責,積極工作,廣泛吸收會員,補充新鮮血液,在全體會員(單位)的支持下,工作有了較快的進展,并加強了與兄弟省同行的學習交流?,F在那些前輩很多都退休了,還有的已經去世了。但我始終懷念著他們。
實事求是的說,當時吉林省的藥用菌研發遠比食用菌發達。藥用菌的發展,在吉林省占有特殊的地位。多年來,相繼研究開發出多種新產品。例如云芝肝泰、腎炎康、胃樂新沖劑、腦心舒口服液、肝必復、三降沖劑、回力素等多種醫藥產品和保健品。吉林省中醫藥產品的產值和利稅在全國排行前 5 位,是我省的支柱產業,而藥用菌的產值和利稅約占吉林省中醫藥產業的 1/5 ,其比重之大,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視,藥用菌的開發利用為吉林經濟振興,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所以食用菌專業協會兼于當時的形式吸收了大量藥用菌科研人員和不少藥廠做會員單位,1987 年 3 月,在我國著名藥用菌專家、當時的長春中醫學院宋啟印教授和東北師大趙大明教授的極力倡導下,將原來的食用菌專業協會改為了吉林省食藥用菌協會。但還沒有從吉林省食品協會脫鉤。宋啟印教授出任理事長,并掛靠到長春中醫學院,成立專門辦公機構,配備了專業人員,我正式進入了協會,成了專職人員。真實的說,當時確實作了大量的工作,舉辦全省范圍的培訓,下鄉調研,學術研討,會員交流等等,雖經費有限,但我們都很努力,也很開心。宋啟印教授出任了三屆理事長,并且每 4 年一屆會員代表大會,參會人員十分踴躍,那種氣氛十分讓我難忘。
進入二十一世紀,吉林省食用菌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形勢的發展迫切需要協會改變思維,于是在吉林農業大學原校長、我國著名菌物學者李玉教授的倡導下,吉林省食藥用菌協會于 2001 年 4 月按國家規定吉林省民政廳審核驗收,重新批準登記注冊。從此脫離了省食品協會,成了獨立機構,掛靠于吉林農業大學菌物所,李玉教授任理事長,宋啟印教授任名譽理事長,陳宗澤教授任秘書長,從此吉林省食藥用菌協會更加發展壯大。由于吉林農大菌物所科研任務繁忙,人手有限,專職人員缺乏等諸多客觀原因,2005年,在吉林省生物研究所的極力爭取下,吉林省食藥用菌協會又掛靠于吉林省生物研究所,由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李玉教授出任會長;中國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專家委員會常委專家陳宗澤教授出任執行會長兼秘書長;省生物研究所所長張金亭研究員為常務副秘書長;由中國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專家委員會常委專家宋啟印教授為“名譽理事長”。協會配備了教先進的辦公設施,并有固定的專職人員辦公,逐步走上了正規。為發揮吉林省食藥用菌協會社團組織的作用,上省委省政府提交了關于加快吉林省食用菌發展的建議,并得到了省長的親筆批示。掀起了吉林省食用菌發展的新一輪高潮。省菌協還先后召開了三次吉林蛟河黃松甸食藥用菌展示經貿洽談會、汪清縣黑木耳節、蛟河市黑木耳大會、全國第七屆藥用菌專業學術研討會及第八屆海峽兩岸菌物學術研討會等。
現在的吉林省食藥用菌協會在中國食用菌協會和吉林省政府關懷指導下,逐漸發展壯大,現已發展會員近 3000 人,會員單位 30余家,遍布全省各地,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生產單位(或菇農)的密切合作,實行“產學研”相結合,不斷研制、開發出適銷對路的新品種和新產品,增加了競爭能力、促進了行業發展。以吉林省東部長白山區的黑木耳、靈芝、滑子蘑、香菇和中、西部平原地區的平菇、雙孢菇、榆黃蘑以及珍稀品種栽培的產業帶格局已經形成,為全省食用菌的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協會同時與荷蘭、日本、韓國、俄羅斯和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加強聯絡,拓寬合作渠道,溝通信息。2005、2006、2007、2008年分別獲省級“先進集體”和“先進學會”稱號;2005年11月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全國食(藥)用菌行業先進協會”。協會理事長李玉教授還有望被評為院士。
為更好的促進吉林省食藥用菌協會的工作,解決廣大菇農在生產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為菇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吉林省菌協還成立“技術咨詢熱線”,菇農在栽培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可以通過專家熱線給予解答,必要時協會會委派專家組現場答疑解難。2009年5月吉林省食藥用菌協會為服務于全省廣大從業人員,更好的推動產業的發展,開通了省菌協網站,受到了廣大從業人員的歡迎,信息網絡的建立加快了吉林省食用菌的發展。
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吉林省食藥用菌協會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十分不容易,浸透了很多食用菌前輩的心血,他們的無私奉獻讓我感動。這次漳州會,我特意問陳會長,能否參加,陳會長十分為難,經費嚴重短缺是協會的最大難題,為了開展必要的活動,往往這些領導們還需自己掏腰包支撐著協會的正常工作。但一旦會員有事,協會領導又義不容辭的走下去給以解決。我還清楚的記得,為了組織好蛟河黑木耳大會,陳會長等往省領導要經費,一次一次跑,會開完了,陳會長在醫院打了一周點滴。吉林省偏遠縣的一家食用菌企業在當地遭到地方各部門的刁難,陳會長、宋教授得到企業求助后開了10個小時車趕到那縣城(路上還差點出了車禍),同這個縣的主要領導見面,最后這個縣召開了五大班子現場會議,及時為企業解決了難題。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盡管協會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我只能說理解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