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首發】不可否認我國食用菌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栽培種類、生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在當前不斷發展變化的形勢下,我國食用菌科技發展還面臨著許多坎。
一、食用菌綜合生產能力差。食用菌栽培原料相對緊缺,食用菌產品的品質有待提高,循環經濟薄弱,深加工滯后,自然災害影響頗大…..等。因此,迫切需要大幅度提升食用菌科技的創新能力和水平,加快食用菌新品種、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和成果的轉化推廣,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菇產量,改善食用菌產品品質,確保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二、食用菌發展方式亟待轉變。從我國食用菌的發展歷程來看,食用菌科技是現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決定因素和主要推動力。精準菇業、設施菇業、機械化、信息化等成為現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等高新技術也將在食用菌產業上廣泛應用,食用菌發展將越來越依靠科技的貢獻。目前,我國食用菌產業已經進入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但我國食用菌產業依然靠天吃飯,基礎設施依然薄弱,發展方式粗放、資源消耗過大、勞動者素質低下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對依靠科技提升食用菌素質的要求十分緊迫。因此,必須大力推進食用菌科技自主創新,不斷加快食用菌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進程,不斷提升食用菌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使我國食用菌產業逐步擺脫傳統發展模式,盡快轉向靠現代裝備、現代科技和種菇者素質提高的增長軌道上來。
三、生態環境壓力開始加大。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將是未來食用菌生產的主要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把食用菌的發展、食用菌資源的開發利用與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食用菌發展與食用菌資源良性循環的相關性更為突出。我國食用菌最近幾年病蟲害頻繁發生,給食用菌生產帶來巨大損失;全球氣候變化對食用菌生產的影響也日益突出。因此,迫切需要提高食用菌科技水平,創新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增強食用菌抗風險能力,促進資源、環境良性互動,有效緩解食用菌發展對食用菌資源的過度使用和對生態環境的損傷,確保我國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全球化挑戰形勢緊迫,國際競爭力不夠。經濟全球化加劇了食用菌產業的國際競爭,而食用菌產業競爭歸根結底是各國間食用菌產業科技水平的競爭。近年來日本、荷蘭等食用菌發達國家依靠其科技領先優勢,不斷降低食用菌產品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國內市場面臨國外食用菌產品進口競爭壓力空前加大。食用菌發達國家產業支持保護水平不斷提高,調控措施日趨強化、多樣和隱蔽,產品檢驗檢疫等技術性貿易壁壘逐漸加強,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阻力日益加大。目前,據已經了解的情況,日本田中技研工業株式會社的設備早就有了進入中國市場的計劃和打算,他們對中國市場不斷的進行研究,他們試圖生產符合中國設備的機器,用以搶占中國市場。日本千曲化成株式會社將向中國提供原種,派專家現場指導,讓中國的客戶獲得最大利益的菌種及技術。韓國的杏鮑菇本國市場已經呈現飽和狀態,為了穩定韓國國內市場,所以要將一部分的杏鮑菇出口到中國市場。日本菌蕈代表團已來我國有關部門訪問,就日本優質菌種進入中國市場探討。日本人看到中國食用菌菌種市場的巨大潛力,以及我國菌種市場秩序的混亂,他們想讓政府出面他們幾家大的菌種公司來華投資,并以低于成本價進行銷售……..。這些外國狼進入我國食用菌產品和菌種、設備經營市場,對我國食用菌產業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日益凸現。使弱勢的國內食用菌企業雪上加霜,菇農也會苦不堪言。更可怕的是他們會擠壓國內菌種生產企業的生存空間,對我國食用菌種質資源和菌種產業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應對食用菌產品國際競爭,迫切需要加快食用菌科技進步,依靠科技降低食用菌產品生產成本,改善食用菌產品質量,打破技術性貿易壁壘;依靠科技增強食用菌產業核心競爭力,有效抵御國際市場的沖擊,保障食用菌產業安全和發展壯大。參考文獻略【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