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首發】有關媒體報道:“2011年2月,星河生物發布公告稱,為擴大公司生產規模,公司擬在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冀屯鄉憲錄村建設食用菌生產基地,該項目計劃投資10億元,分別來自超募資金2億元、自籌資金近4億元、銀行貸款4億元。項目達產后,計劃實現年生產能力4.5萬噸,新增年收入約5.52億元,年均新增凈利約1.46億元”。 2001年很多媒體報道了山西煤老板李秋娥投身食用菌產業的事例,建成了山西省規模最大的食用菌生產企業,搞蘑菇種植和深加工,成為當地有名的"蘑菇大王"。上月我到上海大山合集團白山公司,該集團正著手投資上億元打造東北最大的食用菌交易市場,等等這些預示者將會有更多的巨資涉入食用菌產業。如何看待這一現象?會不會引起中國整個食用菌產業的眾多中小企業企業與菇戶的集體淪陷?
為什么大財團投資要投資中國的食用菌產業?核心原因當然是暴利。目前我國食用菌產業正處在巨大的轉軌期,即從傳統的低質量低價格重量輕質慢慢向高質高價轉型。過去我國大部分食用菌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基礎設施條件很差,條件簡陋,難以適用食用菌產業的大發展需要。這些都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我國有上千萬人從事食用菌生產,生產規模很小,食用菌從產地到銷地產業鏈十分慢長,導致我國一直存在“流通暴利”現象,也即批發菇商從菇農菇棚收購的食用菌價格較低低,而城市消費者從市場上購買的食用菌價格又比較貴,在食用菌整個批發、運輸環節利潤都十分豐厚。例如去年吉林省蛟河市黃松甸黑木耳交易市場曾出現耳農10幾元一斤就被迫出售,而北京上海等銷地市場價格還是每斤50元以上。國內巨商以往很少對食用菌進行風險投資,他們多數只盯著眼前利益,偏重于短期的炒作,對房地產等短期獲得暴利的產業投資過多,而對食用菌等長線產業缺乏洞察力投資偏少。如今這一狀況有了改觀,一些巨商擁有了專業人才,從食用菌產業成長規律中判斷出食用菌產業值得投入,重視了長線投資與產業培育。食用菌產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前景廣闊,投資潛力巨大,所以成為巨商們的優先選擇。
目前整體來看,我國食用菌產業資金投入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導致我國食用菌產品從總量上看是世界第一,但出口量又極有限。我國是一個食用菌生產大國但卻是食用菌深加工與產品出口弱國,產品競爭力也十分有限。如果適量地吸引巨資,可以借助品牌、技術與國際營銷網絡,使中國的食用菌產品能夠快速走出國門。
所以對于大財團投資食用菌產業不必驚慌,我們不應該風聲鶴唳,盲目排斥,我們既要歡迎也應該積極鼓勵。參考文獻略【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