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首發】任何一家食用菌企業從創業伊始,無不渴望成功,追求成功。一般來說,衡量食用菌企業是否成功有硬指標,經濟收入,市場份額,稅收利潤等等。多數食用菌企業老板都會眼盯著這些指標,千方百計爭取最大限度的成功。產銷達到一定規模,業內達到一定影響,食用菌企業就會上規模上檔次甚至謀劃上市。
食用菌企業是創造財富的主體,因此我們認同以效益論英雄;但食用菌企業也是社會生態的一部分,因而食用菌企業的得失成敗,還不能局限于單純的經濟指標考量。一個經營成功的食用菌企業,很可能以傷害社會為代價。
有些所謂成功的食用菌企業,只遵循自己的生存邏輯,只著眼于自身的成功目標,為了企業做大做強,不顧及所有行業關聯體的利益,就不惜流淌“不道德的血液”以強推自己的經營模式。盡管食用菌企業也因此獲得超常規發展,但社會也為此付出了代價:誠信慘遭摧毀,行業信用陷入危機。
閑來無事,翻看了中菌協評選食用菌行業優秀龍頭企業的標準:
1、企業在縣及縣以上工商部門注冊,辦理營業執照,主營業務為食用菌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等。注冊資金500萬元以上,年產值或經營額達2000萬元以上;
2、有穩定生產基地和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體系;
3、企業近三年年均實現利稅100萬元以上;
4、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5、具有以下條件的予以優先:(1)近三年被評為省、部級先進的企業;(2)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取得食品安全(HACCP)認證以及實施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的企業;(3)獲得食用菌行業十大龍頭企業和行業信用等級AA級以上的企業。仔細審閱上述條件,我們的食用菌企業又能有幾家夠資格當選呢?
中國的有些食用菌企業主要不是依靠經營如何“精明”,而是仰仗盤外招取得成功。以市場規則而論,這樣的成功雖不足以值得推崇。當下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有些食用菌企業與政府存在不太正常的利益關系。前者需要后者提供政策資源,后者指望前者的成功體現政績。一旦這樣的相互需要突破法律與公義,食用菌企業就會迷失方向,不擇手段地攫取成功;政府角色就會錯位,不是市場秩序的守護者,而是食用菌企業違法作惡的保護傘。我們從中都不難發現這種利益同盟的表演。
評判一家食用菌企業成功與否,必須確立更加道德、更富理性、更注重行業公義的標準。只有金錢的增長不能算是高品位的食用菌企業成功;而所有以危害行業為代價的食用菌企業“成功”,不論規模多么巨大,盈利怎樣驚人,霸業何等強盛,我們都必須旗幟鮮明地加以反對!
我們的食用菌企業應該具備自我凈化、自我成長、自我修復的能力。孟子就曾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并視之為仁、義、禮、智四端,猶人之四體。中國文化中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元素,這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理由。但如果存在“短板”,也就難以使我們食用菌企業成為一個真正強大企業、一個受人尊敬的企業”。因此,食用菌轉型期的企業道德文化建設非常重要。自重、互重應成為食用菌企業信守的道德法則。參考文獻略【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