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首發】 最近接觸了一位食用菌經銷商,我不得不佩服食用菌經銷商的聰慧的頭腦心機和敏銳賺錢的天賦。做為一名與菇農接觸較多的我,曾經也極為鄙視經銷商對菇戶的壓榨,但自己靜下心來,去思考,這些經銷商為什么大把大把的賺錢,而且風險極小,究竟給我們什么啟示?又給食用菌企業什么啟示?
有人說,食用菌企業成敗的關鍵是老板的心理素質高低和團隊精神的強弱,我認為老板心里素質的提升和企業團隊精神的增強,雖然這些也是一個成功食用菌企業必不可少的,但這不是主要因素。僅有企業團隊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這個因素是一個更深層次的并不陌生卻經常被忽略的東西,那就是食用菌企業的決策。
我非常欣賞一句話,那就是戰略決定成敗。簡單的說,戰略就是對食用菌企業某一件事情的決策。有的食用菌企業提出細節決定成敗,這個觀點是正確的。細節決定成敗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它對當前食用菌界急功近利的浮躁風氣是當頭棒喝,倡導我們菌人沉下心來做事,踏踏實實工作,把工作做細,做到位。客觀地說,這種觀點在抑制時下菌界那種浮躁情緒,倡導求真務實方面也的確有它的積極的作用。
在這個菌界打拼,做什么事情如果不注重細節,即使成功了,也必然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但是,菌人們往往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細節決定成敗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食用菌企業決策正確的前提下。只有決策正確,細節才會有意義,執行才會有意義。如果只顧細節,忽視決策,盲目執行,不管方向,那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如果戰略錯誤,細節再完美也無濟于事,細節越完美,執行力度越大,在細節上下的功夫越多,越是背道而馳,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越遠,浪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即社會資源越多,危害越大。
最近我看了【解放海南島】的電視劇,有感對于一艘駛錯了方向的船來說,什么來風都是逆風,同樣道理,對于一個犯了戰略性錯誤的食用菌企業來說,任何細節上的改進都沒有意義。
我十分欣賞易菇論壇宋總的一篇【專注的力量】文章,這是富邦菌業老板的正確決策。富邦菌業一直做一個品種:雙孢菇。從最初的地面栽培,做到漳州模式的立體栽培,再到現在的愛爾蘭模式的周年生產,企業致力于改變雙孢菇的傳統生產方式,實現雙孢菇產業的工業化升級。如果沒有圍繞雙孢菇這個主業不斷做大做強的正確決策,那么,富邦食用菌企業的今天又會是什么樣子呢?正是有了圍繞雙孢菇主業,不斷拉長產業鏈條,不斷做大做強的正確決策,才會掉過頭來關注管理工作中的細節。反之,長春市某投資食用菌的老板一開始就投資500-600萬,決策于液體菌種的生產,導致企業的癱瘓,想盡方法尋求解脫,至今無果。
一個食用菌企業的決策性錯誤是不能犯的,一個戰略決策性錯誤可能導致整個食用菌企業全軍覆沒,這不是危言聳聽!因此,食用菌企業的決策將決定這個企業的成敗。但要注意的是,食用菌企業的決策決不是一個隨心所欲的目標或異想天開的想法,它是基于對食用菌特定發展階段特有規律的深刻把握、對食用菌宏觀環境和行業動態的透徹理解、競爭對手和自身競爭能力的深入了解等等而采取的經營方略,并要隨著食用菌企業運行環境、行業、競爭對手和自身情況的變化而不斷調整。比如工廠化食用菌,幾十年前誰能想到發展到如今的地步。
很多菌人認為,決策是食用菌企業老板考慮的事情,細節是下屬員工的事,員工就應該在細節上下功夫。我要說的是,一個食用菌企業的重大決策決不是老板一個人的事情。一個正確的決策往往來自于企業全體成員的群策群力,一個個正確決策必須考慮食用菌企業全局的利益,并能得到食用菌企業最大范圍的認同。才能有比較強的執行力。
我認為,凡食用菌企業大的失誤往往是戰略的問題,小的失誤往往是細節的問題,企業大決策錯了無力回天,但細節錯了尚能有挽救改進的余地。
因此,食用菌企業無論員工還是老板,都必須有戰略至上的思維,都要把參與決策、認同決策、執行決策做為自己自覺的行動。就如同一個人首先必須確定是在做正確的事,而后才是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這是決策,而正確地做事,則是將細節做到位。道理如出一轍。參考文獻略【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