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在【易菇論壇】發出“食用菌菌種退化問題大家談”以來,參加討論的論壇高手興趣很高,彼此的見解也很深, 很欣賞葉老師提出的“ 菌種好壞決是栽培的成敗!沒有好菌種,技術就是空中摟閣!”“更期侍那些長期從事菌種退化研究的專家和學者能為制種者、栽培者撥開退化之迷霧!找到一種撿測和預防的方法,那將功德無量!”這些精彩論述。
眾所周知,菌種對于食用菌生產的重要性是無可比擬的。“菌以種為先”“一只母種可以影響你的直接效益”。生產實踐證明,好的優良菌種可以造福這個產業,優良食用菌新品種應用不僅能夠提高食用菌產量、降低生產成本,而且能夠加速食用菌產業開發,促進食用菌經濟可的持續發展。當今菌物界,以張金霞、黃年來、李玉等很多食用菌界專家學者,都圍繞食用菌菌種研發問題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大國,其菌種行業在世界的地位與食用菌生產大國極不相稱。存在著各地菌種企業規模小、市場占有率低等問題。而且,我國菌種企業普遍缺乏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無法與大的外國企業進行全面國際競爭。作為食用菌生產大國,我國對食用菌種質資源和遺傳育種的保護手段卻相當脆弱。食用菌的菌種專利保護問題卻長期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育種科研機構知識產權保護不足的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食用菌菌種產業任務還相當艱巨。
我國菌物界不乏研發菌種的精英,據張壽橙介紹,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即有香菇的段木栽培與木屑菌種制作。當年的慶元姚傳榕、龍泉的張蕓等均已分離出第一批香菇菌種;1959年,由上海農科院前身——上海農業試驗站的工程師陳梅朋與龍泉食用菌實驗場,就在龍泉林土羊鄉柴下坑地方搞了20多個樹種的菌絲段木栽培試驗,當時的木屑菌種,便是由龍泉的野生香菇經菌絲分離培育的;廣東微生物所上世紀八十年代就以細胞融合選育蘑菇與香菇新種;上海農科院潘近捷研究員等利用香菇和虎皮香菇的種間原先質體融合;三明真菌所黃年來、黃秀治等,對香菇Cr系列品種的選育等,都具有當代香菇育種的先進水平。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發揮了很大作用。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rDNA測序技術已經可以實現食用菌種源的分類鑒定,國內很多研究部門已經開展了多種食用菌菌的分子生物鑒定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結果。因此依托合理的技術策略完全可以實現食用菌種源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這對于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近些年來,我國的優良菌種選育和制種技術進展顯著,特別是在雜種優勢利用、常規育種等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或先進水平,為確保近年食用菌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當前國際食用菌菌種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對我國食用菌菌種產業發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已經成為國際科技競爭乃至經濟競爭的重點。如何應對激烈競爭,我們應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食用菌菌種產業的“航空母艦”,保持國家自主企業對國家菌種產業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以應對來自外國的競爭與挑戰。參考文獻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