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食用菌領域,菌種也好,設備也好,菌藥也好,采取實事求是的正面宣傳是很必要的。但筆者發現,有些食用菌企業的產品宣傳采取了逆向炒作宣傳,利用企業的負面新聞或者行業漏洞來進行炒作,從而達到企業產品營銷知名度一躍而起或打擊競爭對手的目的。但炒作完成后,對產品美譽度和忠誠度的傷害有多大?對銷量有多大的提升?會不會讓你的企業倒退?難道就是為了一次暫時的知名度而去損害企業自身來進行炒作?即使炒作出名后,誰會繼續購買你的產品?
某食用菌企業以出售菌種為主。該企業引起某研究所的菌種將其改頭換面,說是自己研制的菌種,并申請了菌種知識產權保護,反過頭來攻擊這家研究所侵權,借以炒作達到提高自己企業菌種影響的目的;某食用菌機械企業不斷攻擊別的企業的機械設備是抄襲自己的產品,甚至不惜走上司法程序。。。。。。。。
某食用菌企業老板直言不諱的說,不怕自己的企業與產品受到攻擊,越受到攻擊,人們就越關注,賣點就越多。筆者總感覺他們有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遺臭萬年的心態。
一個食用菌企業、一個食用菌產品,如果總是處在“多事之秋”,那這個企業、這個產品只能讓行業需求者離的越來越遠。這絕非危言聳聽,某食用菌企業所制造的設備被越來越多的行業人員質疑,這個企業的效益只能越來越差,不管這個企業如何偽裝,如何聲竭力嘶的宣傳。
食用菌行業的競爭,面對的是誰?是自己的競爭對手?還是眾多從業者?正是由于某些被扭曲的競爭言論的誤導,使得某些食用菌企業不顧整個行業的發展,不顧企業的發展,一味的將心思用在了怎樣去用行業的漏洞打擊競爭對手。于是乎,各種糾紛事件也就不斷出現。試問,競爭對手被干掉了,這個市場就只能剩下一個企業了嗎?這個行業還能有所發展嗎?
這個行業任何領域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市場的競爭,在其行業發展的同時,總會出現一些市場競爭的插曲。不論是人為造成的危機,或是因為其他原因造成的危機,其帶給食用菌企業的一個是讓企業轟然倒塌、瞬間死亡,一個是讓企業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食用菌行業,僅僅是一個食用菌企業的“潛規則”并不可怕,只要沒演變成為業內的“潛規則”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當行業內的所有的企業把某種打擊競爭對手的手段當做常規的競爭手段,或利用行業的漏洞進行打擊競爭對手,或產品內添加某種物質成為常態“潛規則”后,這種不正當的競爭“潛規則”帶給食用菌企業的將是不可挽回的結局。
食用菌企業過多競爭對手的陷害,是中國食用菌行業競爭的悲哀,更是中國食用菌企業的悲哀。食用菌企業只靠一種扭曲的價值觀競爭怎能獲得長久的發展?
所以筆者感悟:面對這種情況,食用菌企業的競爭策略就顯得極為重要,既不能和競爭對手掐架,也不能為了短期的利益就將整個行業的長遠利益葬送,更不能在一些其他無謂的炒作中失去自己的競爭策略;一個食用菌企業,不怕有缺陷,最怕的是百般抵賴、死不承認的態度;當今食用菌界,市場競爭已經異常激烈,眾多企業只要暫時的知名度不要忠誠度,為了賣貨而賣貨,為了炒作而炒作,為了一次的知名度可以將自己的忠誠度消耗殆盡,為了打擊競爭對手不擇手段,鬧的熱烘烘,吵的口水四濺,這無疑于自殺。
中國食用菌企業發展到今天,取得的業績值得肯定,但一個小小的產品問題可能就會引發成為大的危機。尤其是中國的食用菌產業又處在升級轉型時期,我們的從業者已經經受不起出現危機的考驗,惡性競爭,關系到食用菌企業的生死存亡,更關系到這個產業的發展。【易菇論壇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