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壇首發】從事食用菌行業,不能說沒有風險,筆者調研很多企業投產后很難賺錢,與創業之處的期望值相差懸殊,看了國內很多食用菌項目策劃書,一般都很賺錢,有的有些不切實際,誤導了不少投資者。對這些不賺錢的企業,筆者認為總是有各種各樣原因的。
1、沒有進行事先詳細周密的市場調查,只是道聽途說食用菌行業好賺錢,就貿然投資進去。房地產老板頭腦一熱就可搞食用菌;據了解在國外做生意通常要委托專門的市場調查公司作專項調查,而我們國人往往頭腦一熱拍腦袋憑直覺來決策,而且更多的因素是為節省這筆費用而免去這個環節,但是自己又沒有能力作系統的市場分析。我見過有的食用菌企業連起碼的可行性分析報告都沒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2、貪大求新,野心很大,排場不小,但是卻往往超過了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一些人尤其是曾經成功的商人,想轉行到食用菌產業,不愿意再從最小的企業做起,希望一開始就是大的資金起點,規模搞得很大p固定費用不少,但是一旦遇到一些困難,企業就很容易倒閉。這種情況在吉林省就垮掉了不少。
3、常言到“隔行如隔山”,沒有從自己最熟悉p最特長的業務起步,往往聽說什么菇賺錢,就種什么菇,不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當地的市場狀況。當工作深入到一定程度后,方才發現自己的經驗p知識p能力和人際關系都與業務不吻合甚至相差太遠,從而導致失去競爭能力。
4、打價格戰,國人討價還價現在已經成為生活中的習慣,而業內圈子內不合理價格競爭也一直在上演,其結果是要么以不正規手段保證利潤,要么保證質量而僅微利甚至虧損,如以薄利多銷為策略經營,則會有不得不經營低檔菇的可能。筆者曾接觸了一起韓國菇商計劃從吉林省進口香菇菌棒的事宜,很多企業都爭相壓價,致使韓商亂中取利。
5、缺乏依法經營和自律觀念。毋庸諱言,在國內食用菌行業一些人的正常經營是靠鉆法律空子或者走政策邊緣而發財的,一些人投資食用菌產業本意就是圈地套錢,如把這種思維定勢帶到創業初期,則必然會導致出現許多法律的不良后果,一些食用菌企業以僥幸心理雇用員工p不執行最低工資保障p不給買必要的保險p沒有必要的消防措施等,一旦出問題,則損失大得難以承受。
6、思維受限制,不能立足長遠,總想賺快錢,有的人嫌賺錢時間太長看不到希望或者急功近利,辦企業更想立竿見影,馬上就能盈利,而一般1年-2年的創業虧損期卻不愿承擔,不少人到外地投資食用菌產業,還沒有把當地市場情況摸清楚,就貿然投進去,做到一定時候才發現問題,但是抽身已經來不及了,現在我國食用菌市場相對平穩,產業很少有暴發的機會,甚至已到合理利潤分配階段,種菇賺取暴利的機會已經很難了。參考資料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