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壇首發】食用菌產業化是新時期食用菌發展的根本取向。近年來食用菌產業化發展取得了新成就、新經驗,但食用菌產業化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發展的后勁不足已成為一個巨大的瓶頸,主要表現在:
(一)食用菌龍頭企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不夠。各地有了一些食用菌產品加工企業,但企業整體素質不高、發展規模不大、精深加工層次較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管理水平較低,產業集中度不高、關聯度低,難以參與國內國際競爭。
(二)食用菌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水平不高。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外的技術壁壘、綠色壁壘越來越多,標準也越來越高。而我們的食用菌標準化建設明顯滯后于市場發展的要求,質量監測體系還不夠健全,生產環境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有效改善,加之缺少名牌食用菌產品,優質安全食用菌產品比重偏低,影響了食用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三)食用菌產業化發展資金不足。發展產業化,引進優良品種、發展名優特新產品和食用菌產品加工業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目前,地方財政無力支持,信貸投放能力有限,民間資金啟動困難,資金短缺的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一些種植大戶,貸款非常困難,
(四)組織菇農進入市場的能力不強。目前各地從事食用菌經營的群體很大,但食用菌龍頭企業、食用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食用菌中介組織數量少,規模小,實力弱,不能有效地組織菇農進入市場,行業化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手段和內容單一,難以滿足菇農進入市場的需要。
(五)食用菌產加銷聯結機制不完善。多數食用菌企業和菇農之間是買斷關系,訂單菇業履約率低,菇農受益有限。生產的品種和品質結構不適應加工要求,分散生產與集中加工的矛盾突出,區域優勢發揮不充分,發展水平低與結構趨同并存。
(六)扶持食用菌龍頭企業的一些優惠政策還不到位。一些行業、部門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對企業往往只搬部門條條框框,不講國家優惠政策,甚至許諾的優惠政策也難以兌現。
為此,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食用菌產業化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一項重大發展戰略在食用菌經濟全局中突出出來,筆者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加快步伐,增強食用菌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要建立多元投融資機制,為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外來資本介入食用菌龍頭企業的發展提供便捷的途徑。要把發展民營經濟與發展龍頭企業緊密結合起來,把招商引資與發展龍頭企業緊密結合起來,支持那些機制好、競爭能力強的食用菌龍頭企業,使這些企業在短期內規模有較大擴張,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發展成為龍頭企業集團,提高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和競爭力,使之真正發揮“食用菌龍頭”的帶動作用。
第二,加大力度,提高食用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要在四個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加強食用菌產品基地建設。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建設一批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用菌的專業化、規?;?、優質化、標準化食用菌產品生產基地。二是發展食用菌產品精深加工業。要大力支持工商企業發展食用菌產品加工流通業,增加食用菌產品附加值和企業競爭力。三是大力開拓市場。企業要加快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不僅要推銷產品,而且要通過這個網絡收集處理各方面信息,了解市場、分析市場、適應市場。同時將菇農有效地組織起來,建立各種形式的食用菌合作經濟組織,壯大食用菌經紀人隊伍,使菇農真正進入市場,切實解決食用菌產品銷路問題。四是推進科技創新。食用菌龍頭企業要通過引進人才與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合作、自辦技術研發中心等途徑,不斷提高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第三,加重責任,建立和完善食用菌企業與菇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要將食用菌產品加工業當作道德工業來發展,加快食用菌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積極推行食用菌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提高食用菌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要創新利益聯結機制。食用菌產業化經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利益分配機制是否合理。要大力發展訂單菇業,通過建立穩定的購銷合作關系,實現共同利益最大化。
第四,加強指導,提高食用菌產業化的整體水平。食用菌產業化是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菌政部門的協調和統籌。菌政部門要著力整頓和規范食用菌市場秩序,為推進食用菌產業化創造良好環境。二要根據市場需求導向,按照“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重點,形成特色”的原則,做好項目的規劃工作,引導菇農和食用菌龍頭企業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參考文獻略(作者:myb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