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是當今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新形勢下,適應食用菌資源開發利用、結構調整、產業技術進步以及與之相關的一系列新變化所形成的食用菌產業演化的整體性結構。
近幾年來,食用菌產業發展出現了一些新情況。一是以食用菌工廠化為基礎的工業化進程進入初始階段,以此為基礎的食用菌產業體系將逐漸居主導地位;由此帶來的食用菌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二是工業化從食用菌發達國家向我國擴散,迫使我國食用菌產業進入加速工業化時期。三是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有了長足發展,以金融業擴張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進入高增長期,導致食用菌產業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這些新情況對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必須提升傳統食用菌產業、培育發展現代食用菌產業的要求,對食用菌產業技術進步提出了必須尋求核心技術的突破并形成適應新形勢的技術創新體制機制的要求,以資源密集投入和消耗、標準化大規模生產、效率至上為唯一原則的傳統食用菌產業體系必須向更節約、更高效、更標準的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轉變。
可見,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實際上是在傳統食用菌產業長足發展的基礎上,適應新的形勢所形成的更先進的產業演化的整體性結構。這種食用菌產業演化,既不是在經濟不發達基礎上就試圖另辟蹊徑、采用所謂“小的就是美好的”食用菌生產方式,更不是選擇以“零增長”為出路的食用菌非工業化道路,而是既要遵循食用菌工業化客觀規律又要順應當今食用菌產業發展趨勢,建立長期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發達的食用菌產業體系。
食用菌工業化是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對于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而言,發展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實質上是要在基本完成初期食用菌工業化后,建立向食用菌工業化中后期推進所要求的更先進、更發達的食用菌產業體系。所以,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就是走新型食用菌工業化道路所要求的食用菌產業體系。發展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必須實現食用菌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
當前,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根本問題是產業核心技術的創新前景不明,食用菌技術創新的體制機制不適應發展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的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的關鍵是形成更有效的食用菌產業技術創新路線和體制機制。
傳統食用菌產業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面對成本上漲壓力越來越缺乏機制彈性,高技術食用菌產業盡管具有技術優越性,但技術創新的巨大“破壞性創造力”缺乏有效的模式支撐,食用菌產業技術創新的前景不明,導致投資人的長期信心不足而更傾向于進行高風險的短線投資。根本的問題是食用菌產業創新出現了創新不足與創新失度并存的現象:一方面,創新外溢和創新風險導致食用菌產業技術創新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因創新者可以轉嫁失敗風險又導致一些領域創新失度,食用菌產業核心技術的突破性創新前景不明,規模龐大的虛擬經濟基礎不實。
因此,明確食用菌產業核心技術創新路線并形成與之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是發展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的關鍵。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是高度開放的體系,發展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必須走開放之路。強調我國現代食用菌產業的自主發展和自主創新,并不排斥公平的國際競爭和合作。同時,我國發展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對世界非常有益。發展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特別是培育發展戰略性食用菌產業涉及很多核心技術,而食用菌產業核心技術的國際轉移(包括技術交易)往往會有許多障礙,尤其是一些食用菌發達國家對向我國進行技術轉移設置了許多人為限制。這使得我國食用菌界必須主要依靠自主技術創新來發展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
提高食用菌產業市場競爭力離不開發揮比較優勢,而比較優勢的基礎是比較成本,即看誰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和提供同樣的產品或服務。當前,我國食用菌產業已經越來越不能主要依靠低價格的資源、低標準和低水平的工資福利來維持食用菌產業競爭力。那么,我國食用菌產業競爭力的新源泉在哪里?第一,幾十年我國食用菌發展大大加強了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條件,可以形成更發達的綜合體系。第二,全面提高食用菌信息化水平,推動食用菌信息化和食用菌工業化深度融合,也是提升我國食用菌產業成本優勢的一個重要途徑。第三,可以將傳統勞動密集型食用菌產業發展為新型勞動密集型食用菌產業,即在高新技術產業中發展以高素質勞動密集為要素特征的食用菌產業環節。第四,加快食用菌產業內結構升級,提高工藝技術水平,優化食用菌產業鏈。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