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有機食用菌,人們的印象是有機食用菌更健康、更美味、更有營養、更環保。有機食用菌確實價格高昂,另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有機食用菌真的物有所值嗎?
“有機食品”也叫“生態食品”。這個概念源自國外,是從英文“organic Food”直譯而來。有機食品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是指由專門的有機農場種植和生產的無農藥,無抗生素,無污染和無激素的純天然食品,要求灌溉水源為天然地下水,種植土壤要達到3年轉換期,空氣要達到1級標準,最后還要通過合法的認證。由此衍生的有機食用菌必須具備上述屬性。
如今食用菌已經成為消費者的寵愛,如果將食用菌做一細化,可以分為普通食用菌,無公害食用菌,綠色食用菌和有機食用菌4大類。就“安全”而言,無公害一詞是對食用菌安全最基本的要求;綠色食用菌是在國家標準下有限制地使用農藥和化肥的產物,而有機食用菌則是最高級別的概念,并且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技術,是完全意義上的安全食用菌。因此,在所有的食用菌中,有機食用菌的安全系數最高。
通俗地講,有機食用菌是精品,綠色食用菌是優良品,無公害食用菌是普及品,有機食用菌的認證管理是由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及其認可的機構來完成,與國際接軌。綠色食用菌歸屬農業部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并頒發證書,具有中國特色。無公害食用菌則是農業部宏觀管理,省級農業行政部門進行產地,產品認證管理,是企業必須達到的最低食用菌安全標準,市場準入標準。
這里強調的是有機食用菌的安全系數最高,但這并不足說普通食用菌就不能吃了,更何況中國政府和相關市場監管部門對此問題一直都非常重視,監管工作力度也不斷加大。任何東西都沒有絕對的。只有相對的。
我國有機食用菌產品發展也很迅速,但最令人擔心的是,許多監管跟不上,只管發證,無人監管證書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對消費者來講是極大的不負責任。今年的國家食品安全政策主要是從標準化的角度對萊藍子產品的安全進行了一些規定,對安全食品,包括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進行了一點說明。如何解決食用菌產品安全,還是一個食用菌行業必須關注的大問題。從我國來看,有機食用菌許多問題還屬于潛規則。如果這些問題持續下去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決,一旦出現會破壞消費者對整個產業的消費信心。
我國有機食用菌監管跟不上,存在不少潛規則。由于消費大眾對于有機食用菌了解不夠,加之國內有機食用菌認證市場仍有待規范,一些不良商家常常利用漏洞販賣未達標準的“有機食用菌”欺騙消費者,在國外,有機食用菌的驗證是很嚴格的,尤其是面積。但是我國的認證卻缺乏監管,一些食用菌公司只要申請了1個產品的有機認證,就鼓吹自己的產品全部是有機的。相關部門也無法做到時時監管。所以說,這個行業的潛規則十分嚴重,一直制約著有機食用菌的發展。
目前,我國的多家有機食用菌認證都是第三方獨立認證機構,但有些認證機構甚至變了‘味道’,成為某些人的斂財手段。 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不同的機構、不同的檢查員,在對有機食用菌認證時,得到的結果差異性很大,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有說服力。
食用菌企業做宣傳的時候,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忽悠消費者。假如讓消費者絕望了,有機食用菌產業可能會遭受無法承受的損失。過于夸大的宣傳以及滯后的監管使有機食用菌難以物有所值。"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