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首發】 最近接觸的食用菌企業老板無一例外的抱怨現在企業招聘員工實在是難,近地的農民另可在家閑呆也不樂意打工,而遠地的農民不再離鄉背井到外地打工,雇工荒究竟荒到什么時候?這已經充斥了很多食用菌企業老板的視線。
那么這些問題的癥結何在?難道僅僅是工資的多少,福利的待遇嗎?我們發現,年齡大一些的農民工最看重工資待遇,而年輕一些的打工者卻有更多的要求,他們要求食用菌企業老板更多的人性化一點。老板起碼要給下屬一些關心點,平常不會比較苛刻。工資這是一方面,最看重還是長遠的發展前景,在進了食用菌企業之后工作方面有沒有感覺到工作的快樂。總之食用菌企業的人性化管理勢在必行。
從目前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來看,食用菌企業的“雇工難”可能不是短期現象,或將成為長期趨勢。有關專家分析了為什么雇工難的原因:農村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提高,以往農民廢止農業稅之前,農民的公糧負擔比較重,如果老天不那么風調雨順的話,地里收成除掉直接成本還不夠交公糧的,農民只有外出務工掙點補貼。現在沒有農業稅,地里的收成基本上有得賺,至少可以保證吃飽穿暖,從90年代初全國農民大量打工開始,住房問題也基本解決,全國農村也基本普及瓦房了,磚瓦結構的房子怎么也能住個30年50年的,房子也不用愁了,所以現在農民即使不務工也能過得去,導致雇工難的現象;80年代末,計劃生育政策在全國普遍嚴格執行以來,獨生子女一代比較普遍。農村的獨生子女基本上都是農民工二代,他們雖然沒有非常豐厚的物質基礎,但是見過世面的農民工父輩們還是影響這一代,希望他們能有一個有發展前景的工作,比如技術活。城市的獨生子女一般都物質基礎都比較好,也比較有性格,他們一般都愿意做“白領”,部分城市獨生之女寧愿失業也不工作,反正暫時有飯吃、有房住,這樣導致食用菌企業雇工難的現象; 2011年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給力年,給力的經濟發展必然帶來勞動力的大量需求,導致需求量本身增長的速度大于平時年份。供不應求自然導致需方的心急狀況,自然都會提前利用各種渠道進行招聘,顯現出來的就是人才市場的繁榮景象,這樣也導致了食用菌企業雇工難的現象。
還有食用菌產業本身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傳統的生產模式耗工費時,設施菇業應該成為食用菌企業老板的較好選擇,如果食用菌整個生產過程少用工人,或許一定程度上能解決雇工難的問題。傳統的食用菌生產方式或者發展方式,確是難以為繼,它會形成一個倒逼機制,逼著食用菌企業要去轉變傳統發展方式,
盡管愈發緊張的雇工難背后有多重原因,但有一點確定無疑,就是許多食用菌企業傳統的用工模式亟待改變。這種調整不單體現在工資高低和福利好壞上,更深刻地調整在于我們應當重新審視勞動力在食用菌產業發展中的地位。勞動力不僅僅是生產要素和一種,更是一個個有著喜怒哀樂,有著夢想和追求,有著家庭生活的活生生的人。如果我們的食用菌產業在結構轉變中,忽視了勞動力的這些需求,就難以緩解供需矛盾,也難以維持穩定增長。雇工難不是勞動力危機,而是一種倒逼機制,它將推動著我們的食用菌產業結構變得更加合理。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