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城市化的推進,一批批城郊的菇棚被征占。又由于種菇成本的增高,種菇比較效益的下降,大批菇農退出市場,食用菌產業面臨重新洗牌。
上周,我到了長春郊區的菇農群,發現大片的菇棚被征占了,一位相識多年的菇農對我說,占棚后不想再種菇了,雖然菇價如今是這幾年最好的,多年被這位老菇農全家視為主要的生財之道的種菇業為何會被放棄?問起原因,老菇農一臉無奈。
這位老菇農說:一袋玉米芯已經漲到10多塊,煤漲到上千元一頓,雇工費每天接近100多元還很難雇到,市場一有風波,掌握不住價錢,還賠錢! 現在菇棚被占了,用菇棚補償的錢種點小菜,本錢還小,維持生活就可以了。
養豬、養雞等政府有補貼,而食用菌產業生產成本的上漲、未來價格行情的不確定性、對病蟲害的防控能力不足、國家無補貼等多重壓力,讓菇農失去了種菇的信心。
菇農紛紛退出市場,食用菌產業正面臨著進行新一輪的洗牌。但從長遠來看,這是食用菌產業走向規模化和產業化的必然。
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趨勢是逐漸向適度的規模化、產業化、工廠化集中。這是一個大的發展趨勢,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樣更利于提高效益,更利于節約資源,或者資源的有效利用都是有好處的。食用菌產業重新洗牌已成必然!(轉載請注明來源易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