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走進赤峰市林西縣大井鎮大川村食用菌產業園區,一幅生動的豐收畫卷徐徐展開。清晨六點,園區已經熱鬧起來。工人們戴著手套,手持剪刀,靈巧地將一朵朵香菇的根部修剪整齊。“這批鮮菇明天就要發往河北,今天必須全部加工完畢。”園區負責人宋春芝一邊檢查菇品質量一邊介紹。
大川村作為大井鎮最早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村莊,如今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今年我們種植了100萬棒菌棒,預計利潤可達150萬元。”宋春芝介紹道。
與此同時,幾公里外的大發村正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93棟雙層冷棚的主體結構已經完成,工人們正在進行覆膜作業,100棟老舊暖棚的改造工程也已接近尾聲。
園區負責人林孝杰指著正在建設的棚區說:“園區采用了最新型的雙層冷棚設計,保溫性能更好,能夠延長出菇期一個月以上。”據了解,大發村食用菌產業園區總投資2520萬元,是全鎮重點推進的產業項目。項目完全建成后,將與大川村、溫都村食用菌產業園區形成“三角聯動”格局,三大基地以省道504線為紐帶串聯,總面積達1500畝。
大井鎮政府副鎮長莫曉峰表示,以往各個村都是分散經營,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現在通過“三角聯動”布局,實現了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
“大發村食用菌園區建成后,我們將實現暖棚發菌、冷棚出菇的標準化生產模式。”莫曉峰說,“同時采用層架式發菌,不僅節約空間,還能精準控制溫濕度,壞棒率從以前的15%降到了5%以下。”
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最直接的受益者是當地群眾。在大川村園區,長期務工的農民有20多人,臨時工最多時達到60多人。
“我在這里工作了兩年,已經成了技術工。”大川村村民李寶祥一邊整理菌棒一邊說,“現在每月能掙4000多塊錢,還能學到種植技術,比在外打工強多了。”據統計,三大園區全部投產后,可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帶動周邊400多戶農戶參與食用菌產業,預計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
對于未來發展,大井鎮有著清晰的規劃。鎮里正在與春啟、春盛等食用菌深加工企業洽談合作,“我們不僅要種好蘑菇,還要做好加工,打通全產業鏈。”莫曉峰說,“下一步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開發農文旅融合項目,讓食用菌產業真正成為富民強鎮的支柱產業。”
“一棒菌雖小,卻是群眾致富的金鑰匙。”莫曉峰望著正在建設中的園區,充滿期待地說,“用不了多長時間,這里也會像其他兩個園區一樣,迎來豐收的季節。”
如今的大井鎮,正沿著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道路穩步前行。這把由“一棒菌”撐開的致富傘,正在為越來越多群眾遮風擋雨,托起鄉村振興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