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省深入實施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發展戰略,依托廣袤的森林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林果、林菜、林菌、林藥等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尤其在林菌方面,黑龍江省特色明顯、優勢突出,不僅有全國最大的黑木耳種植基地,更有海林猴頭菇等享譽全國的地標產品。小小食用菌,不僅扮靚了林區,也成為了林區職工的致富法寶。
珊瑚猴頭 “冰雪皇后”有“錢”景
7月末,走進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帽兒山林場黑木耳種植基地,一棟大棚內的景象與眾不同:一朵朵白色珊瑚狀的猴頭菇如花朵般驚艷綻放。
“這是我們今年新試種的品種珊瑚猴頭,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利五臟、降血糖、助消化等效果,質地勁道、口感極佳,被譽為‘食用菌界的冰雪皇后’。”帽兒山林場帽林菌業負責人田成龍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經過多次外出考察學習和市場調研,與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攜手合作的新項目。
連日來,田成龍每天都要到猴頭菇大棚查看猴頭菇的生長狀況,叮囑員工們小心采摘。
“今年林場只試種了1棟大棚,有3000袋左右。珊瑚猴頭5月進棚,15天至20天就能出菇。目前已經采摘了一茬,收獲了大概1200多斤,按市場價25元一斤來算,其效益要遠高于黑木耳等其他菌類。現階段看來,珊瑚猴頭的試種非常成功,出菇率達到了100%。在8月下旬還能再采摘一茬。”田成龍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制約珊瑚猴頭擴大發展的是市場認可度。接下來,帽兒山林場將與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繼續攜手合作,不斷提升珊瑚猴頭的品質,提高市場認可度,打通銷售渠道。
“我們帽林菌業有自己的菌包生產車間,一旦珊瑚狀猴頭菇得到市場及種植戶的認可,我們憑借生產菌包,就可以搶占市場先機,成為勇于‘吃螃蟹’的第一批人。”談到珊瑚狀猴頭菇產業的發展前景,田成龍信心滿滿。
赤松茸 “長尾效應”活力足
雨后,走進齊齊哈爾市克東縣愛華林場赤松茸產業園,聳立的紅松下,是一排排黑色的菌菇肥料,埋于肥料中的赤松茸菌種,靜待破土而出。
“前幾天我們剛把林場700畝的赤松茸種植完畢。”愛華林場場長吳雪飛介紹,赤松茸每年7月初種植,8月中旬左右即可出菇,一直可采摘到第二年的五六月份,是一項具有“長尾效應”的林菌產業。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愛華林場充分利用林區生態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2022年引進赤松茸產業,首先種植了240畝,經過兩年的實踐,打通了種植、生產、銷售等關鍵環節,赤松茸的品質也獲得了市場認可,供不應求。今年,林場為擴大示范帶動效應,以“企業+林場+職工+農戶”模式,又新建了500畝赤松茸基地,用于扶持林場職工進行合作參股,年終預計收益可達4000余萬元。
一項赤松茸產業,不僅煥活了林區經濟,也大大解決了周邊村屯的剩余勞動力問題。
“我前幾天在這兒幫忙種植赤松茸,干了差不多半個月,就收入了近2000塊。”家住林場附近的村民說。
“赤松茸在種植、采摘時都需要雇人工。多的時候每天要同時雇傭30人至40人。到了赤松茸采摘旺季,用工需求量更大。那時你就看吧,林子里三三兩兩地布滿了采摘工人,那場面才叫一個喜慶又壯觀。”吳雪飛說。
白玉木耳 一棚兩用增收益
在龍江森工集團綏陽局公司會川經營所,前腳黑木耳剛剛采摘完畢,后腳白玉木耳菌包便已進了棚。
經營所黨支部書記高偉洪告訴記者,白玉木耳是毛木耳的白色變異菌株。兼具毛木耳特性,抗雜能力強,生物學效率高,產量高于黑木耳,因此經濟效益可觀。
“我們采取秋季栽培的方式,在春季黑木耳采摘結束后,入棚種植白玉木耳菌包。這樣可增加大棚利用率,實現一年兩用、增加收入。”高偉洪介紹,2023年,綏陽局公司在會川經營所采取棚室吊袋栽培管理模式實驗性種植了10萬袋白玉木耳,經過實踐,平均每袋菌包可產白玉木耳1.3兩,平均售價為每斤25元,當年實現產值32.5萬元,利潤5萬元。2024年,綏陽局公司在全局17個林場(所)推廣白玉木耳栽培,將白玉木耳產業擴大到百萬袋。
“目前白玉木耳已經全部入棚管理,預計到9月中旬采摘完畢。預計可生產干品白玉木耳122.7萬斤,根據當前的木耳市場價格預算,可實現產值2454.4萬元,利潤47.2萬元。”高偉洪表示,明年,綏陽局公司將在認真積累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推廣白玉木耳栽培管理技術,力爭在種植數量和質量方面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