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輩子,只為做好一件事”,向“銀耳之父”姚淑先致敬!—— 圣耳

(一)獨創銀耳栽培技術,獲得省委書記項南的親自探望和高度認可
1968年,姚淑先委身在一個破廟里,對銀耳代料高產栽培的技術進行研究探索,并開始了他傳奇的人生;經過9年的辛勤耕耘,終在1977年獲得成功--把銀耳栽培的產能提升了20倍,周期縮短了三分之一,使得中國的銀耳實現了量產,年產值從百噸邁向近萬噸。讓銀耳實現了從古代宮廷專供到飛入尋常百姓家,銀耳進入全民消費時代。
1981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項南視察古田縣,并專程看望了姚淑先,項南書記建議古田縣成立食用菌研究所,由姚淑先擔任所長。在他的帶領下打造了“百村萬戶”工程,扶持無數農戶走上了最早的脫貧之路,電視媒體爭相報道,一時成為“奇跡”。至今,古田銀耳的產銷依然占據著市場總量90%以上。

發展特色經濟,是立足農村自身資源謀求農民致富的最好出路”
——《閩產的·世界的》源自2008年·福建人民出版社
(二)新西蘭總理的邀請與姚淑先的中國情懷
2008年春,新西蘭前總理安娜專程來古田看望姚老,并在古田縣博物館與姚老進行了合影。安娜特別邀請姚氏去新西蘭開發本草銀耳,然而系有家國情懷的姚老,一心只想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在家鄉在祖國堅持銀耳事業的科研;因此,姚老以年事已高為由,謝絕了安娜總理的邀請。

姚淑先與新西蘭前總理安娜在古田博物館的合影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年的杰出貢獻專家
2008年9月,姚淑先被評選為“中國改革創新風云人物”,國家充分肯定了姚淑先在銀耳領域的開拓創新精神。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之際,姚淑先與袁隆平、鐘南山等被評為“影響中國的500位杰出貢獻專家”,高度肯定了姚老一生對中國銀耳產業的突出貢獻。
(四)自我挑戰,13年心血,啟動銀耳的二次革命,實現從量產到質產的內核驅動

“還我銀耳的營養價值”這句話一直涌現在已古稀之年的姚淑先腦海,“到底用什么培育銀耳質量最好?”、“怎么樣還原銀耳的野生價值?”,姚老反復思索著。出身中醫世家的姚淑先,從“食藥同源”的本草食材入手,組合配方做培養基進行栽培銀耳,以提高它的營養成分。
13年的嘔心瀝血,經過1126次實驗,最終甄選蓮子、山藥、百合、枸杞等十幾種“食藥同源”本草食材組合成培養基,并采用生物載體技術讓銀耳菌絲充分吸取培養基的營養成分形成優質的子實體。終于在2016年成功研發出了新一代滋補珍品“本草銀耳”,命名為“圣耳”。培育出來的“圣耳”的營養價值全面超過野生,這是對傳統銀耳的顛覆性革命。
(五)超越傳統的“圣耳”
52年的匠心事業澆灌出來的“圣耳”之花,究竟是如何顛覆和超越野生銀耳呢?

①野生菌種:來自深山的野生菌種;
②還原生態:在1100米海拔的深山老林,模擬野生的生態環境,依照野生銀耳生長的苛刻環境進行栽培,并用天然高山泉水灌溉;
③生物載體技術:利用蓮子、山藥、百合、枸杞等十幾味“食藥同源”本草食材組合成的培養基,通過生物載體技術使銀耳菌絲吸收其高營養成分形成銀耳子實體;
④破孢縮體技術: 經過60天精心培育出來的“圣耳”在采摘后,采用破孢縮體技術,打通本草銀耳的植物壁,并低溫烘干,牢牢鎖住營養成分。
(六)銀百治,來自農業出版社的《優質銀耳勝燕窩》

中華傳統醫學認為銀耳味甘、性平、歸肺、胃二經,是一種富含膠質的真菌,宜藥宜膳。歷代醫學家都認為它有強精補腎、潤腸、補氣、和血強心、生津、補腦提神、嫩膚美容、健體、延年益壽等諸多功效。

山西省藥物研究所,小鼠負重游泳實驗證實,常吃“圣耳”能明顯延長小鼠負重游泳時間,具有一定的抗疲勞保健功效。科學實驗也表明,“圣耳”所含成分能顯著降低大鼠血TC(總膽固醇)和TG(甘油三酯)的濃度,并明顯升高HDL(高密度脂蛋白),能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和黏稠度,從而疏通血管,改善心腦組織供血。對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壓、腦血栓等疾病有較好的輔助作用。臨床還發現:“圣耳”對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源性心臟病有顯著療效,同時能提升肝臟解毒功能并起護肝作用。

銀耳“強精、補腎、潤肺、生津、止咳、降火、潤腸、養胃、補氣、和血、強心、壯身、補腦提神、美容嫩膚、延年益壽”之功效。 ——漢代·《神農本草經》
(七)87歲的姚老,用52年來詮釋中國精神

2020年,“圣耳”本草植物燕窩以獨創的小罐裝形式亮相,作為輕食生活滋補品,將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追捧。

這是一個中國人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度熱愛,終其一生孜孜不倦的鉆研精神和對傳統科學的創新挑戰,體現出了偉大的中國精神;同時,也對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