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名人名企 » 正文

    銀花之人——姚淑先


    【發布日期】:2019-01-17  【來源】:福建經報
    【核心提示】:85歲的姚淑先至今仍不時在深圳和福州的基地間穿梭,每當看到在古田晟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基地的一朵朵盛開的“本草銀耳”時,老人的臉上都會露出欣慰的微笑。
     圖片1
      一
      姚淑先是寧德市古田縣人,85歲的他已經和銀耳結緣50余年,而且看樣子,這緣分還未結束。
    銀耳,對于寧德古田人來說,并不陌生。幾乎每10個人中,就有7人從事食用菌的勞作。然而100多年前,銀耳還是個嬌氣的食用菌,它的種植推廣遠不如現在普及。
      據史料記載,中國的銀耳人工栽培始于1894年,在此之前,銀耳多是野生,且產量稀少。物以稀為貴,那時的銀耳只有貴族才享用得到,《御香飄渺,御膳房》中就曾記載過一位清宮侍女的原話:“銀耳那樣的東西,它的市價貴極了,往往一小匣子銀耳就要花一二十兩銀子才能買到。”
      即使如此,也難以抵擋人們對美和健康的追求。銀耳膠質細嫩、口感潤滑,又富含蛋白質、脂肪、多種氨基酸和礦物質,它的護膚養顏、開胃健脾等功效,令無數人向往。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探索如何讓銀耳“遍地開花”的辦法,在探索中,古田縣一群銀耳種植能手找到了突破口,助古田一躍成為“銀耳之鄉”。
      其實,在中國有很多地方的氣候條件和古田相似,為何古田可以脫穎而出,成為銀耳行業的一枝獨秀?個中緣由,已難細述,不過能確定的是,銀耳走上規模化生產之路是從1977年開始。這一年,古田青年姚淑先的瓶子里種出了一朵“銀花”。
    圖片2
      二
      1934年出生在寧德古田蒼巖村一個小康之家的姚淑先,34歲前的生活和銀耳并無多大交集。
      與同時代的年輕人生活軌跡相似,姚
    淑先在該上學的年齡上學,也在該結婚的時候結了婚。然而時代發展總難以人的意志為轉移,22歲時,因為“富農”的身份界定,階層上升之路受阻,他被派去參加修建鷹廈鐵路,直至1962年,才調到吉巷鄉社辦農場做文職工作。
      可年少熱血的心,怎會安于此?就在這時,命運之神為姚淑先開了一扇窗。
      在當時的食用菌行業,“如何實現銀耳人工栽培的高產”這一問題始終縈繞在食用菌專家的心口。盡管以楊新美、陳梅朋為首的老一輩科學家,在解放后就已發現了銀耳伴生菌是與銀耳增產密切相關的因子,人們也在此后相繼研究出銀耳生長理論,可出耳率卻一直未見提高。此時已是農場秘書的姚淑先也開始關注這個問題。愛琢磨的他也在尋思銀耳增產的突破口。工作之余,他便開始收集銀耳種植的一些信息資料和技術要點,慢慢地,他悟出了一些銀耳種植的門道,培養基和菌種可能是關鍵。
      1968年,姚淑先決定試一試。便和一群志趣相同的農場青年,在吉巷鄉沂洋村口的廣堂殿中開始了銀耳代料高產栽培的研究。也就是在這里,他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叩響了銀耳世界的大門。
      三
      1977年的春天姍姍來遲,但山間的花朵依然開得燦爛,在這晚春中,姚淑先那塞滿培養基的瓶子里也開了花。
      他發明的銀耳代料高產栽培技術獲得成功,單產較原木栽培提高20倍,周期縮短了三分之一,使得中國的銀耳產量實現了由百噸到近萬噸的飛躍。
      榮譽紛至沓來,他原本沉寂的生活又熱鬧了起來。
      1982年11月,《光明日報》的頭版頭條報道了姚淑先無私貢獻銀耳種植技術的事跡后,15萬封咨詢信件像雪花一樣從全國各地飛來,有的信封中甚至塞著現金,直接要求購買菌種。
      此時的姚淑先已受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的提議,出任古田縣食用菌研究所所長。為回復這些來信,他還特意從研究所中抽出 5 位技術骨干專職回復,并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編著了《瓶栽銀耳技術》《銀耳瓶栽技術問答》兩本著作為讀者答疑解惑。
      然而,這白色剔透的銀耳花仿佛是上天派來考驗人心成色的工具。慢慢地,因為利益驅使,市面上出現了一些以次充好,甚至還用硫磺蒸熏的銀耳產品。銀耳慢慢偏離了之前研發的初衷,市場的態度也由之前的熱衷變得遲疑。
      1993 年,響應國家號召下海經商的姚淑先,剛與日本最大的香菇供應商增田敏睛簽訂了一筆年供應 5000 噸香菇的訂單。他經營的食用菌公司正值風生水起,然而他卻郁郁寡歡。這一天,他與增田敏睛閑談時,聊起國內的銀耳市場,這位日本商人向一籌莫展的姚淑先建議:昔日的“銀耳大王”為何不試試開拓高質量的銀耳市場?
      這一想法點燃了姚淑先,他覺得必須要做點什么了。
    圖片3
      四
      2003年,本草銀耳的藍圖開始構建。14年后,地處海拔800米高的古田舊鎮村內,一個40畝的本草銀耳基地勃勃生發。
      這里山朗氣清,樹木青蔥,尤其水質和空氣,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條件,做為本草銀耳的菇房,姚淑先很滿意。
      與第一次主攻高產的代料栽培技術不同的是,這次姚淑先高質銀耳的技術核心是“生物載體”。他與研發團隊研究出的本草銀耳,以滋補功效的中草藥做為培養基,采用生物載體技術,使銀耳菌絲能更好地吸收中草藥的營養成分而形成銀耳子實體;再采用濾氣培養、內濕出耳技術,使得它的出膠率是普通銀耳的2-3倍。這樣產出的本草銀耳,蒂頭小、生長周期短、顏色潔白,與普通銀耳相比,也更具藥用和營養價值。
      2007年,本草銀耳培養獲得成功,申報專利和商標后,姚淑先與團隊又培育出腎耳、燕耳、姚淑先銀耳等8個品種系列的本草銀耳。然而,對于“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姚淑先來說,他的本草銀耳還有更大的探索空間,他希望能找到更新的技術、更好的合作伙伴以及更多熱愛銀耳的人……
      五
      每每回到家鄉,姚淑先總愛點上一碗古田鹵面,粗條鮮面下肚,那是家的味道。
      有時他也會想起,年少時的自己也曾是乒乓球館、籃球館等運動場館的常客,歲月流逝,曾經的愛好也隨之慢慢淡去,如今他把生活的重心給了銀耳。
      85歲的姚淑先至今仍不時在深圳和福州的基地間穿梭,每當看到在古田晟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基地的一朵朵盛開的“本草銀耳”時,老人的臉上都會露出欣慰的微笑。
      如今,還有一事困擾著姚淑先。
      因為他還沒找到能傳承他的技術和經驗的人,畢竟,姚淑先已是耄耋之年。
     
    關鍵詞: 古田 姚淑先 銀耳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乡县| 潼南县| 定襄县| 扎赉特旗| 丘北县| 枣庄市| 清新县| 炎陵县| 鹤山市| 全南县| 垦利县| 苗栗市| 永寿县| 长宁县| 乳山市| 井陉县| 宣化县| 凯里市| 姜堰市| 廊坊市| 民权县| 玉门市| 郁南县| 澜沧| 内乡县| 厦门市| 通渭县| 芒康县| 淳安县| 内黄县| 文昌市| 白玉县| 三都| 洮南市| 汾阳市| 海盐县| 南通市| 怀安县| 五指山市| 丰镇市| 安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