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淑平(中)在指導學員采集蘑菇。

屯留縣關工委曾天法主任(右一)了解李淑平(左二)培育的蘑菇菌苗、菌種。
長治市屯留縣余吾鎮后河村女村民李淑平刻苦鉆研,靠科學栽培蘑菇致富后,幫助引領全縣及上黨地區1600余名農村青年靠科技致富,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表彰和獎勵。最近,她又被縣關工委表彰為 “引領農村青年致富的帶頭人”。數九寒天,我們一行人專程趕赴后河村采訪李淑平。說起栽培蘑菇致富后的最大愿望,李淑平說:“黨的富民好政策和現代科學技術讓我致了富,我一個人富了不算富,我要把自己掌握的科學技術傳授給更多的農村青年,讓他們圓科學種蘑菇的共同致富夢。”
1990年夏,18歲的李淑平高考落榜后,去長治市食用菌培訓中心學習蘑菇栽培,熟練地掌握了食用菌制種、栽培等技術,成為培訓班里唯一的制種能手。1994年,李淑平和丈夫多方籌措資金5000余元,開辦了屯留縣第一個食用菌廠。2003年,李淑平在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特別是縣關工委主任曾天法多次幫助籌措資金,她的食用菌廠得以發展,更名為食用菌有限公司,并開辦了食用菌培訓實驗基地,吸引了本縣和周邊地區農村青年前來學習技術,她一律免收學費。家庭困難的人來購買菌種、菌株,她也只收取成本費。
凡來學習栽種蘑菇的,李淑平都像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從蘑菇的栽培季節,栽培菌株的選擇、場地的選擇、培養料配方、菌袋的制作(包括拌料裝袋、滅菌方法、接種培菌)、出菇管理(包括水分管理、如何通風、草簾的適時覆蓋、適時補水、適時采收等程序)操作方法,從理論到實踐,耐心細致地講解,手把手地教,對學得慢的人,她不厭其煩地反復講、反復教,直到他們學會為止。
這些年來,李淑平把心思全部操在了食用菌廠和培訓基地上,兒子尹凌云和女兒尹凌玥從上幼兒園到上學都是全托,兒子尹凌云曾抱怨說:“別人家的孩子每天能回家,跟爸媽一起熱乎乎的。我們從小就全托,難道你們不心疼我們嗎?”談起這些,李淑平和丈夫尹建斌眼噙淚珠哽咽地說:“天下哪有父母不心疼自己兒女的?他們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但我們事情太多,確實忙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