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壇首發】最近一段時間,食用菌行業界比較關注的熱點是一些食用菌價格大幅度下跌,部分品種已跌倒了歷史的最低點,菇賤傷農現象終于爆發了,食用菌減產,導致價格適當上漲甚至暴漲;實屬正常。增產了,價格適當下降也很正常。
這幾年來,食用菌價格經過一次又一次大幅度波動,價格行情的不穩定,容易出現“菇價貴傷市民,菇價賤傷菇農”的現象,食用菌生產數量的波動,價格行情的起伏,長期以來困惑著我們從業者。作為一位食用菌工作者,我們有必要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分析食用菌價格行情規律,對食用菌生產發展對策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討。
就全國而言,食用菌規模種植的比例不大,主要以以千家萬戶的生產方式進行種植。根據市場規律,誰占有市場主導地位,誰就能主導市場價格行情。菇戶的生產總量占據主導地位,就主導著食用菌的價格與行情。而菇戶種植食用菌的特點是虧本就少種,賺錢就多種,容易引起“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的現象,因此形成周而復始的食用菌價格行情起落。
總體而言,影響食用菌價格行情的主要因素:一是全行業的食用菌生產總量;二是市場消費食用菌產品的數量。兩者供求關系決定了食用菌價格的高低。通過調查,此次價格大幅波動的原因仍是2009年冬季至今,受食用菌價格全線飄紅的影響,又由于寒冬的氣候影響導致價格飛漲,食用菌市場供不應求。而春節過后,就像論壇shijian所分析的:“平菇在北方春節過后到正月完這一段時間、約十幾天價格低迷。這個規律年年重復,主要原因是節前一般家庭大量采購蔬菜肉食,節后吃不完、市場不開,供求失衡”。又由于氣溫的回升,出菇量激增,從而導致目前價格陡然來個“高臺跳水”,出現了幾年來最快的一次下跌。
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須要求各大小食用菌種植戶認真分析行情變化規律,合理收集和分析信息,選擇符合實際的生產對策:一要遵循食用菌生產規律,正確引導食用菌生產;二要科學采集信息,正確指導食用菌生產;三要建立生產預警機制。四要擴大食用菌規模種植與正確的投資對策,切勿“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五要正確采用食用菌價格行情低潮期的生產對策;六要正確處理好食用菌規模種植與千家萬戶種植的關系。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