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劍第十二期辯題【食用菌市場營銷策略】正在激烈進行中。這個辯題很切實際。我們知道,如今的食用菌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各類產品多如牛毛,相應的風險也很大,食用菌企業為了避免撞擊過分的主觀和盲動會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應該重心向市場營銷傾斜!市場營銷所肩負的重責,就在于讓食用菌企業的潛力得到最大能力的的發揮。如果一個食用菌企業如果在市場營銷中無戰略、無資源、無創新,那只能把好好的產品做死,最終走上絕境。
古典名著水滸傳中青面獸楊志有一段賣刀的故事情節:楊志生活所迫,打算將祖上留下的寶刀賣掉,將了寶刀,插了草標兒,上市去賣,結果走到馬行街內,立了兩個時辰,并無一個人問。結果碰到潑皮牛二,剁銅錢、吹頭發,以驗證寶刀的與眾不同,直到最后逼著楊志殺了牛二,結果楊志還吃了官司。
楊志賣刀從食用菌營銷角度進行剖析,也不乏有益的啟迪。從楊志賣刀的過程來分析。起初,楊志只是將寶刀“插了草標兒,上市去賣”,結果卻是“立了兩個時辰,并無一個人問”,食用菌再優質的產品沒有好的包裝也難以賺眼球,常言道:貨賣一張皮。很多菇農采的菇往塑料袋一裝,加上運輸的顛簸,菇的形狀很不雅,自然難有賣相。現在有些食用菌產區的菇農及蘑菇經銷者越來越重視產品的包裝了。包裝趨向高檔化。外包裝箱或袋設計非常精美,具有一定造型和華美逼真的圖片,非常吸引人們的眼球,內包裝也發生著變化,由網套向包裝紙、網套、小包裝盒組合發展。另外,透明包裝、組合包裝、禮品包裝成為食用菌產品包裝的潮流。同樣的菇品,不同的包裝,賣價不同已成共識。
再看楊志回答牛二的詢價:“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在價格告知之前,先講述品牌故事(祖上留下),再進行產品定位(寶刀),最后才說出一個與產品身份相符的價格,其套路與食用菌產品尤其高端精品策略不謀而合。緊接著楊志面對潑皮牛二的質疑:“我三百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鳥刀有甚好處,叫做寶刀”,楊志單刀直入說“灑家的須不是店上賣的白鐵刀,這是寶刀。”然后隆重介紹自己的寶刀 “第一件砍銅剁鐵,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過。第三件殺人刀上沒血。”可以看出楊志賣刀還是很有策略的。如今我們的食用菌行業注冊商標,打造品牌已成時尚。食用菌生產由于地域不同,菇品的品質有較大差別,所以,為了使自己的優質菇品能夠賣到優價,必須申請注冊自己的商標,打出自己的品牌,參與市場競爭。會宣傳、善宣傳,產品銷售就不難。
楊志的寶刀引起了潑皮牛二的關注,但為什么寶刀難賣而且導致自已鋃鐺入獄,因為牛二并非實心實意的買刀,或者只能算是最刁鉆的消費者,他的最終目的不是等價交換,而是強行占有,所以故事的結局是不但買賣沒有成交,而且楊志大怒之下拿刀殺了牛二。但即便是這一點,仍然具有某種啟發性:食用菌市場營銷的前提,是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首先要找準目標對象。高端精品菇投放消費水平低的偏遠農村,低檔次的菇投放大中城市高檔消費區自然效果大打折扣。找不到真正的目標消費者,方向不對,再努力也白費。
如今在食用菌市場經濟浪潮中,如果產品營銷還停留在楊志賣刀那樣一種被動、盲目、心態浮躁的階段,只怕就更加難免碰壁之虞了,所以,楊志賣刀的啟示是,食用菌無論是走薄利多銷之路也好,走高端精品之路也好,市場營銷必須不斷升級、不斷超越才能真正有效,才能真正擁有競爭力。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