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會碑,于1985年7月出土于涪陽區石龍司,碑首刻有物華天寶......”2月12日,在巴中市通江縣實驗小學2025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上,來自通江縣銀耳博物館的6位講解員現場演繹原創情景劇《咸歌樂利》。
“今天,通江銀耳以獨特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以及特殊的傳統工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縣大力發展銀耳產業,積極打造通江銀耳百億級產業集群,讓通江銀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課堂上,情景劇將歷史元素與當代文化融合,傳統與現代對話,技術與藝術共生,讓全體師生近距離感受到歷代通江兒女對銀耳的珍愛,也為“世界銀耳在中國,中國銀耳在通江”嘹亮的口號震撼。
“我的家鄉是紅色通江,今天我知道她還有一個名字——綠色耳鄉。銀耳是我們家鄉的驕傲,我們不僅要了解銀耳科學的種植方法,還要傳承發揚銀耳的歷史文化。”學生周鉦揚激動地說。
“學校是發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搖籃。我們館校攜手,以別具一格的方式引領同學們深入了解家鄉通江銀耳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新學期,我們將這份對家鄉傳統文化的熱愛傳遞給學生,讓他們也能領略到本土文化的魅力,成為本土文化傳承的新生力量。”學校黨總支書記蒲芙蓉說,接下來,通江縣實驗小學將持續與更多博物館進一步加強合作,館校攜手為開展校外學習、提升青少年綜合素養搭建起良好平臺。(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