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然進入深冬,四川裕德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流水線上,一朵朵銀耳正有序地經歷著一道道加工工序,華麗變身成為面膜,通過線上線下售往全國各地,走進萬千消費者的家中。
銀耳面膜是巴中在拓展通江銀耳產品形式方面的一種關鍵產品類型。近年來,通江銀耳圍繞食品、化妝品、醫藥保健品三大主攻方向,開發出銀耳羹、銀耳酒、銀耳飲料、銀耳面膜等7大系列30余個產品,綜合產值35億元。在今年4月發布的“2023中國食用菌產業區域品牌價值評價榜單”中,通江銀耳位居全國第四,品牌價值達87.82億元。
為何通江銀耳能創造如此高的品牌價值?
“通江銀耳區別于其他銀耳的地方在于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傳統的段木栽培方式,使得它的品質更佳,口感細膩、膠質豐富。”四川裕德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桂華告訴記者,通江縣位于大巴山南麓、秦巴山區腹地,氣候溫和、有霜期短、濕度大,純凈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合銀耳的生長,經過多年培育,銀耳也成了當地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為了保持通江銀耳的純正風味,許多耳農還遵循著古老的種植技法——育種、砍伐、截段、搬運、架曬、打孔、接種、發菌、建堂、進堂、管理、采耳,十二道工序一絲不茍。采摘后的銀耳還需歷經人工精心處理,摘除耳蒂以保障品質上乘。因此,通江銀耳以其獨到的質厚、肉嫩、易燉化和非常高的營養價值,享譽海內外。
通江銀耳素有“耳中極品、菌中魁首”之美譽,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馳名商標”“歐盟有機認證”,2021年通江被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通江銀耳)優勢區”。在外更是有“世界銀耳在中國,中國銀耳在通江”的美名。
受益于人們對健康飲食和天然食品的日益重視,食用菌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前景也愈發廣闊。在此基礎上,巴中以通江銀耳為標志性產品大力發展特色食用菌產業。
特色食用菌產業得以發展的前提,便是擴大種植規模、引進生產加工企業。截至目前,巴中發展通江銀耳重點鄉鎮20余個,專業村37個,集中連片示范基地75個,建設原生態核心種植基地4000余畝,建成標準化木屑銀耳生產及精深加工廠房12萬平方米。常年接種通江段木銀耳100萬袋,木屑銀耳5000萬袋。成功培育裕德源、漫山紅等從事通江銀耳生產、加工的新型經營主體35家,引進未來生物、福建好彩頭、祥云生物科技等8家頭部企業。
此外,在技術創新方面,巴中市通江銀耳科學技術研究所與國內食用菌領域頂尖科研團隊建立深度科技合作關系,搭建通江銀耳科技協同創新平臺,開展通江銀耳全產業鏈技術研究聯合攻關。
“我們依托智能化生態工廠,推出無公害銀耳、凍干銀耳、銀耳鮮露等多元化高附加值產品,既提升了通江銀耳的市場競爭力,也推動了全產業鏈的升級。”通江未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岳勁松表示,公司與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團隊及四川省農科院科研團隊達成合作,不斷優化菌種研發和栽培技術。以科技引領和生態環保為宗旨,致力于通江銀耳全產業鏈的現代化、智能化轉型。
2024年,“巴山3號”“工銀1號”銀耳新菌株成功選育,為巴中發展特色食用菌賽道提供了堅實種源支撐,進一步助力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和通江銀耳(食用菌)百億級產業集群發展。
下一步,巴中將按照“段木銀耳強品牌、木屑銀耳深加工”發展定位,錨定“食品飲品、藥品保健品、美容化妝品”主攻方向,以強化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為路徑,全面推進基地建設、主體培育、科技支撐、品牌建設、招商引資、品牌營銷等六大重點任務,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巴中的特色食用菌產業正以通江銀耳為先鋒,在特色農業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