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儀式(左三為邊銀丙教授)
2月11日上午,仙桃市張溝鎮舉行2021年度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儀式。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邊銀丙教授榮獲中共張溝鎮委、張溝鎮人民政府頒發的“興產帶農特別貢獻獎”。科技工作者扎根于基層的辛勤付出,讓地方政府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年還沒過完正月十一就開始頒獎,地方有信心,產業就有希望,科研成果才能轉化,最好的詮釋了科技工作者幫農助農的使命和擔當!
近年來,邊銀丙教授帶領團隊在當地指導農民開展大球蓋菇冬閑田生態栽培。“我們幫張溝鎮引進大球蓋菇栽培技術,培訓農民,建設示范栽培基地,創立菇稻鱔周年栽培技術模式,特別適合江漢平原資源氣候條件,雖然剛剛起步,但農民、經營主體和地方政府都充滿信心。”邊教授表示。
新聞鏈接:
大球蓋菇又名紅松茸、赤松茸,能夠與中稻或中稻-再生稻實現周年輪作生產,栽培季節“無縫對接”。在中稻收獲之后,秸稈就地堆制發酵,就地整地、鋪料、播種、覆土和出菇管理,次年4月大球蓋菇收獲完畢,菌渣就地還田。
大球蓋菇良好的生態效益逐漸成為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實現提質增效、循環節本,促進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優質農產業。2021年8月,全國農技中心下發《長江中下游地區大球蓋菇冬季稻田生態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方案》,旨在利用長江中下游稻區冬季閑田開展大球蓋菇生態栽培工作,不僅可以就地轉化利用稻秸稈,提高稻田綜合種養經濟效益,還可以將腐熟轉化后的菌渣就地還田,增加稻田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稻區耕地質量,助力糧食穩產豐產。
為加快大球蓋菇(紅松茸)產品在國民健康領域的開發與應用,積極推動公眾大球蓋菇(紅松茸)科普和健康教育,促進大球蓋菇(紅松茸)產業的產、學、研、政的交流與融合,2021年4月,中國菌物學會特別成立大球蓋菇(紅松茸)產業分會,由華中農業大學邊銀丙教授擔任會長。未來,中國菌物學會大球蓋菇(紅松茸)產業分會將積極組織國內大球蓋菇(紅松茸)產業領域的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為產業服務,緊緊圍繞大球蓋菇(紅松茸)資源開發、標準制定、技術推廣、產業提升、學術交流、技術培訓等方面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