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方河作報告
“羊肚菌在栽培種及營養袋生產制作環節注重操作細節及其每個環節的質量越來越重要,需形成標準化配方。”4月1日上午,重慶美哉菌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譚方河在2021第六屆全國羊肚菌大會上做主旨報告時介紹到,現場他就“羊肚菌外營養袋栽培技術生產應用應注意的問題”做了相關報告。
據介紹,具有商業價值的羊肚菌種群有黑色羊肚菌M. elata,黃色羊肚菌M.esculata,紅褐羊肚菌M.rufobrunnea。羊肚菌商業化栽培探索的歷程十分艱難,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工栽培研究。經歷栽培不出菇、出菇不穩定、能出菇無產量等階段,至今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栽培技術體系。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經過16年的努力,于2003年研發成功外營養袋技術,有效推動了羊肚菌商業化栽培的發展。至此,外營養袋技術、有效的栽培品種、恰當的栽培管控,遂成為我國羊肚菌室外大田栽培的三大技術支撐。其中最關鍵的是外營養袋技術,其解決了人工栽培條件下營養的有效供給問題。

“在栽培種源優質有保障的前提下,高質量的營養袋及其正常運用對羊肚菌高產與穩產起著決定性作用,包括材料處理、配方、滅菌等。”譚方河在報告中如是說。他還特別提醒,在栽培種及營養袋生產制作環節注重操作細節及其每個環節的質量越來越重要,需形成標準化配方。羊肚菌外營養袋栽培技術在我國經過十余年的生產實踐,日臻完善,已成為中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之鼎,助推我國羊肚菌商業化栽培技術的發展。
2021第六屆全國羊肚菌大會于3月31-4月2日在甘肅舟曲縣舉行,吸引了來自全國24個省市地區的300余位食用菌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合作社及種植戶代表,新聞媒體從四面八方齊聚“藏鄉江南”舟曲,共同見證高原羊肚菌的發展歷程,共商羊肚菌產業的發展大計,共謀未來產業振興的良策妙計,規模宏大、氣勢非凡,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本次大會由中國菌物學會、易菇網主辦,中共舟曲縣委、舟曲縣人民政府、甘南藏族自治州農業農村局、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共同承辦,中國菌物學會羊肚菌產業分會、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舟曲縣農業農村局、舟曲縣食用菌辦公室、諸城市良工機械有限公司、湖北裕山菌業有限公司、重慶美哉菌業有限公司、湖北雄峰智能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