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加快貴州省食用菌產業發展速度,推進紅托竹蓀產業健康發展,7月19日,2020年第三屆貴州豐源紅托竹蓀全產業鏈關鍵控制點培訓會在中國珍稀菇產業園召開,黔東南、遵義和銅仁等26家合作社代表參加此次會議,豐源公司董事長別平主持會議。

關注食用菌用藥安全問題
貴州省菌物學會秘書長劉國祥指出,紅托竹蓀生產關鍵是要保證菇品品質。由于病蟲害是不可控因素,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合理選擇藥劑,做到可用、慎用、盡量不用,要保證食用菌產品安全。如果確需使用藥品,必須嚴格按照農業農村部的要求,使用有批準文號的正規產品,嚴禁使用衛生消毒劑 。

紅托竹蓀的栽培方法—以者相鎮紅托竹蓀種植基地為例
者相鎮紅托竹蓀種植基地負責人李學軍講述紅托竹蓀的栽培方法。他提到貞豐縣者相鎮種植紅托竹蓀主要是通過光伏加聯動大棚技術培養大棚,從而保證大棚的密閉性,防止紅托竹蓀的生長環境受到病蟲害的干擾。在埋菌包之前應該先對土壤進行處理,殺蟲害,為紅托竹蓀提供干凈、健康的生長環境;然后再深翻土壤前做好清理工作再投入使用,最后對大棚進行劃線、開箱,擺放菌包。土壤、空氣、濕度是影響紅托竹蓀的生長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及時給土壤補充水分。

林下經濟紅托竹蓀種植關鍵點
晴隆合作基地負責人梅健重點講述了林下經濟的種植方法和關鍵點。菌類屬于抗性較差的植物,因此在種植紅托竹蓀時要盡量選擇水源與土壤較為清潔的區域,對于自然水源無法滿足滿足菌類生長的需求的,可以通過外接地下水源或自來水的方式進行灌溉作業。土地在投入使用種植前需要做好開挖工作,先開挖專門針對菌類種植的排水溝與田床,并將田床進行徹底的清理工作,完成建造后需晾曬數日后再投入使用,同時在具體種植前需要灑一定數量的生石灰進行消毒處理。

黔東南合作基地負責人提出保證紅托竹蓀質量的關鍵點
黔東南合作基地總負責人黎富平表示:保證紅托竹蓀質量的關鍵首先是在紅托竹蓀出蛋前后藥品的使用,堅決按照藥品的說明書使用,保證最終的產品質量。以企業為核心,組織專業技術力量,統一土地流轉、統一產品計劃、統一農資配送、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統一產品加工和產品價格,實現以“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盈利模式。

食用菌產業鏈條已經形成,利益聯結機制也已健全
別平董事長指出,豐源公司發展到今天,產業流程和利益聯結機制已經健全。產業流程利用現代化大數據,集中信息流、現金流、技術流,保證每天15萬包菌種的產量,為豐源公司和各合作基地種植紅托竹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產業鏈前端提倡“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口號,后端提出利益方面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其中“1115”脫貧計劃是保證一個農戶在豐源公司管理一個菇房一年內獲得不少于5萬元的收入,保證菇農食用菌管理務工收入、資產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的雙向增長。除此之外,豐源公司還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認可,特別是在金融部門的支持下,資金安全有保障。




這艾紅托竹蓀種植基地參觀現場

合作基地與會代表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