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我們瑪莎農場才接待了第一場親子研學活動,6月份這一數字就變成17場,現在的預定已經排到了8月底。”看著噌噌上漲的數字,寧夏青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蘇立勇的信心大增。從過年到現在,半年時間,蘇立勇帶領13名員工,轉變生產模式,研發新產品,新銷售渠道積極自救,小蘑菇走上突破困境的自救之路。
突遇疫情,60萬菌袋跌到0袋
2015年夏天,蘇立勇成立了寧夏青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放棄原先工作,一腳踏入田間地頭,蘇立勇將食用菌科技扶貧產業園選在了金鳳區良田鎮涇龍村。
依托“公司服務兩端+農戶種植”的農企創新合作模式及“以銷定產、以質提效”的生產運營模式,經過近五年的探索實踐,蘇立勇依托小蘑菇,實現了從金融到農業的跨界轉型,一個新型農業產銷聯合體效益初顯。
香菇朵朵似花開,財源滾滾似云來……然而今年年初,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創,園區本應在2月~3月份生產60萬菌袋,當時卻連一袋都沒生產出來。原材料進不來,員工無法返銀,生產停滯不前,蘇立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對于食用菌企業來說,每年2月~3月份是最黃金的時間,因為菌袋只有在10℃以下的環境生產,成品率才是最高的,也才能保障產量。已經錯過生產菌袋的最佳時機,如果再等下去,新品研發、產品銷售、員工工資等每個環節無疑都會受到重創。
錢從何來?西部擔保伸出援手
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須要想辦法自救。為了做到疫情防控與食用菌生產兩不誤,蘇立勇先從周邊種植香菇的農戶和企業入手,收購香菇,加工成香菇醬,通過線上渠道銷售。
從4月份至今,已收購香菇20多噸。“香菇醬每瓶200克,20多噸香菇可以加工成15萬瓶,截至目前已經加工了7萬瓶,通過線上銷售平臺,全部銷售一空。”蘇立勇說。
收購香菇的同時,蘇立勇積極打造園區硬件環境。疫情已對生產、銷售帶來重創,為何還要大費周章打造園區環境?蘇立勇解釋,要讓企業從僅僅提供食用菌生產的傳統企業變成兼具科普體驗、觀光休閑功能的旅游“新寵”,必須實現產業融合的轉型升級。
“為此我們專門打造了‘瑪莎農場’,即蘑菇mushroom的英語音譯,同時裝修出300平方米的蘑菇科普展廳和400平方米的菌種實驗室。”蘇立勇帶著記者一邊參觀科普展廳一邊介紹。
從5月份到現在,瑪莎農場已經接待了十幾場幼兒培訓機構的體驗活動。“在這里孩子們可以參觀大棚,采摘香菇,閱讀和蘑菇有關的繪本,聽技術員講解蘑菇生產的故事,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反饋的結果都很好,這給了我們莫大的動力。”蘇立勇說。
事實上,無論是收購和生產香菇,還是打造園區硬件環境,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每個想法和行動都要有資金來支撐,差不多有40多萬元的缺口。可是錢從哪里來?蘇立勇開始四處籌措。
就在蘇立勇為了資金焦頭爛額時,西部(銀川)擔保有限公司主動為他減免了一半的擔保費。西部擔保相關負責任人接受采訪時表示,疫情給不少行業帶來巨大沖擊,尤其是加劇了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作為國有金融平臺,有責任為救助企業、扶持產業提供精準金融支持和服務保障。為了積極服務“六穩六保”,助力企業正常經營生產,西部擔保針對民生及與疫情防控相關中小微企業擔保費降低10%~20%,對于防疫類物資生產企業降至1%以下,特別急需物資生產企業還可免除反擔保物、免去擔保費。
“6月28日接到西部擔保的電話,當時特別激動,因為我從來沒有向他們提過這個要求,拿到100萬元的貸款,還減免了一半的擔保費。”蘇立勇說,“這下子我們渡過難關的信心更足了。”
齊心戰“疫”,單產提高40%
“疫情發生后,每天都從新聞上看到不少企業受疫情影響停業、裁員、拖欠工資,這時就覺得自己很幸運,工資能照常發、每天工作都排得很滿,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很充實。”25歲的李小明是寧夏青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綜合崗的一名員工,今年過年本想著回老家中寧好好休息幾天,看到疫情嚴峻,大年初五就趕回了園區。“過年前我們剛種下了16棟棚的羊肚菌,萬一大家都回不來,那這些羊肚菌可就全軍覆沒了。”李小明說。
李小明和其他4名員工回到園區后,一心扎進了大棚里。“每天在棚里待7個小時,要時刻盯著濕度和溫度的情況。”李小明說,營養袋要根據菌絲的生長情況放置,一平方米放6個營養袋,16棟棚需要差不多8000多個菌袋。
“從調配營養液到裝袋、蒸熟再到擺放,需要一周的時間,在放置的同時還得在每個營養袋下方割兩個小口,以便羊肚菌能更好地吸收營養。經過李小明和同事們的精心照料,羊肚菌的單產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0%。
從大年初五來到園區,到羊肚菌銷售完,李小明一直沒回過家。4月底羊肚菌成熟時,每天早晨7點進棚采摘,然后開車給各大小區送貨,最多一天送了30多單。“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公司都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從疫情防控到生產銷售,有很強大的動力在支撐著我們每個人,雖然辛苦,但是覺得一切都值了。”李小明說,這些都是自己的心里話。
“面對疫情的嚴峻挑戰,我們不僅成功種植了羊肚菌,產量和同行業相比還能處于中上水平。”蘇立勇激動地說,無論是產量還是銷售,結果都出乎意料。如今1500多公斤羊肚菌有一半已經全部售出,剩下的加工成干品放在科普展示廳銷售。
如今等待蘇立勇的將是今年9月份最后一次菌袋生產的黃金時間。“9月底天涼下來后,我們還有一次機會可以生產菌袋,這次一定要緊緊抓住,預計生產60萬袋菌袋。”蘇立勇說。
蘇立勇已經決定,繼續調整產品結構,減少香菇生產,增加羊肚菌和赤松茸。“在一產和二產方面持續加大生產量,為更多的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在三產方面拓寬電商直播銷售渠道,擴大銷售量。近期我們的雞肉香菇醬和赤松茸牛肉醬已進入研發階段,預計9月份消費者就可以吃到美味的新品香菇醬了。“對于未來,蘇立勇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