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好賣,葉莖惱人。”擁有萬畝高山茭白基地的景寧縣大T鄉每到收獲季節,田間、路邊、房前、河道都堆滿廢棄的茭白葉莖,村民只好在田間焚燒葉莖,不僅存在安全隱患,而且污染了環境。
景寧是食用菌生產大縣,一直以來,食用菌產業在讓農民增收致富的同時,生產所需林木資源的砍伐也使生態環境面臨嚴峻考驗。
省人事廳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幫助景寧引薦著名蕈菌學家張樹庭教授擔任景寧一家食用菌生產公司的首席專家、高級顧問,指導企業結合當地資源優勢進行食用菌深加工領域的技術研發,尋求開發黑木耳等食用菌栽培的替代資源。
張樹庭教授考察了大T鄉萬畝茭白基地之后,提出“應用茭白葉莖栽培黑木耳”項目,并攻克種種技術難關,開發出食用菌栽培的替代資源,目前試生產順利,首批用茭白葉莖栽培的平菇、黑木耳出菇情況良好。
大T鄉鄉長梅振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大T鄉茭白基地每畝能產生茭白葉莖9000公斤,萬畝茭白葉莖在生產1500萬袋黑木耳的同時可節約20000立方木材。“菌渣”回歸農田還可以給農作物提供有機肥。
“有了省人事廳和專家的幫助,現在這兩個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梅振飛興奮地說。
近日,省人事廳再次組織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省農科院等7家單位的15位專家,赴景寧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智力服務活動。在接下來的學習實踐活動中,省人事廳還將繼續組織專家赴我省其他欠發達地區開展智力幫扶活動。
記者點評:欠發達地區最缺什么?人才。省人事廳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堅持把服務基層、服務一線作為重點,急基層所急,想基層所想,面對欠發達地區發展中遇到的人才、技術等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有針對性地組織人才、智力和技術下鄉,幫助當地解決技術難題,積極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