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菌菇大工藝
“農民養菌菇大多是‘土棚’,棚體四周是磚頭壘砌,或用泥巴堆起來的,頂部為單層的塑料膜,有的是雙層膜。”在七河公司新開發的鮮香菇生產基地,三分廠的技術大拿馬素華主任向記者介紹說,普通單層棚只有1—5月份可以培養菌菇,6—8月份溫度過高,9—12月份溫度過低,不便于控溫,都不易出茹。普通雙層棚兩層之間通水管,到降溫的作用,但注水過程相當麻煩,費工費力、效率低,夏季氣溫過高時也無法控制。
“我們的大棚就大不一樣了!棚體材料全部為韓國進口,采用日本技術。將傳統單層棚、雙層棚變為獨立的車間培養,能很好地控制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光照,自動化程度及遮陽、防風等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確保了產品質量。”馬素華介紹說。
菌菇生產的每個環節都很重要,每一道流程、每一個工種都有專人負責。據介紹,采用七河公司模式培養香菇,每棚可容20160個菌棒,容量大、單產高,太空包內裝蘋果木木屑,出菇質量優,特別是培養周期短、出菇快,菌棒一般3天就能出蕾,4—7天后即可采菇,一個周期70天能出3茬菇,最多時一天采上千斤。
大生產大市場
七河公司創造了“國內發菌,國外出菇”的商業運作模式。今年4月,七河磨菇西雅圖分公司開始出菇供應美國市場,并一炮打響,七河香菇的品質深得美國客戶和消費者青睞,鮮菇銷售一直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