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發明協會和中科招商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第八屆發明創業獎·人物獎”評選活動結果公布,麗水市興龍科技開發研究所所長李朝謙被授予“發明創業獎 人物獎”,成為麗水市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人。
據悉,該活動旨在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注重獎勵一線的創新人才,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參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事業。活動在國家科學技術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經各省市發明協會等單位和中國發明協會理事推薦、本人自薦、專家評選、網上公示、中國發明協會六屆七次常務理事會審定等環節,評選出了95位同志,李朝謙就是其中之一。
李朝謙長期從事食用藥菌栽培研究,致力于靈芝栽培技術的普及和推廣,尤其在人工栽培段木靈芝及靈芝孢子粉方面具有極高造詣。擁有國家發明專利5項,其中授權4項,受理1項。
說起靈芝孢子粉創新,已是80歲高齡的李朝謙打開了話匣子。1993年,他培育出第一批段木靈芝,開創了浙江人工栽培段木靈芝的歷史;1996年開始孢子粉采集,而當時采集的孢子粉只有子實體產量的3%。善于觀察的李朝謙發現,靈芝有繁殖孢子的巨大能力,孢子粉產量低,不是靈芝不繁殖孢子,而是繁殖的孢子在田間飛揚,在發育過程中流失,沒有得到回收。這時,他就萌發了孢子粉培育采集技術的創新思想。李朝謙從1997年開始試驗,經過試驗、失敗、再試驗的多次反復,2001年終于試驗成功。89只靈芝,子實體4500g,采集孢子粉1200g,孢子粉產量達26.6%。他發明的“扎袋套筒”技術打破了靈芝孢子粉采集難的瓶頸,使靈芝孢子粉這一昔日身價高高在上的天然保健食品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中。
李朝謙向筆者介紹,這項技術,是在靈芝發育成熟、開始彈射孢子時,用薄膜尼龍和白色紙筒,逐個將靈芝扎袋套筒,為靈芝繁殖孢子創造一個獨立、穩固、透氣、封閉的空間,既使孢子不能外揚,達到充分回收的效果,又使外界雜質不能混入。2002年,市科技局組織專家現場驗收,孢子粉產量達30.4%;2003年,浙江省科技廳組織成果鑒定,認定該項技術達國內領先水平。
據悉,該活動旨在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注重獎勵一線的創新人才,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參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事業。活動在國家科學技術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經各省市發明協會等單位和中國發明協會理事推薦、本人自薦、專家評選、網上公示、中國發明協會六屆七次常務理事會審定等環節,評選出了95位同志,李朝謙就是其中之一。
李朝謙長期從事食用藥菌栽培研究,致力于靈芝栽培技術的普及和推廣,尤其在人工栽培段木靈芝及靈芝孢子粉方面具有極高造詣。擁有國家發明專利5項,其中授權4項,受理1項。
說起靈芝孢子粉創新,已是80歲高齡的李朝謙打開了話匣子。1993年,他培育出第一批段木靈芝,開創了浙江人工栽培段木靈芝的歷史;1996年開始孢子粉采集,而當時采集的孢子粉只有子實體產量的3%。善于觀察的李朝謙發現,靈芝有繁殖孢子的巨大能力,孢子粉產量低,不是靈芝不繁殖孢子,而是繁殖的孢子在田間飛揚,在發育過程中流失,沒有得到回收。這時,他就萌發了孢子粉培育采集技術的創新思想。李朝謙從1997年開始試驗,經過試驗、失敗、再試驗的多次反復,2001年終于試驗成功。89只靈芝,子實體4500g,采集孢子粉1200g,孢子粉產量達26.6%。他發明的“扎袋套筒”技術打破了靈芝孢子粉采集難的瓶頸,使靈芝孢子粉這一昔日身價高高在上的天然保健食品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中。
李朝謙向筆者介紹,這項技術,是在靈芝發育成熟、開始彈射孢子時,用薄膜尼龍和白色紙筒,逐個將靈芝扎袋套筒,為靈芝繁殖孢子創造一個獨立、穩固、透氣、封閉的空間,既使孢子不能外揚,達到充分回收的效果,又使外界雜質不能混入。2002年,市科技局組織專家現場驗收,孢子粉產量達30.4%;2003年,浙江省科技廳組織成果鑒定,認定該項技術達國內領先水平。